“别哭了,别哭了……有我们在……”11月1日,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新正拥抱安慰着患者家属珍珍(化名),珍珍夺眶而出的眼泪,让陈新也几度哽咽。谁也不知道,这个拥抱的背后,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


就在10月31日,珍珍的丈夫如同往常一般,与一帮球友到柳州市跃进路的一处球馆打球,珍珍说,丈夫平时生活比较规律,没有烟酒嗜好,喜欢打球和运动,是爱家爱生活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健康积极的男士,却在打球当天突发意外晕倒在地(柳州电视台《新播报》栏目11月1日报道。)
意外发生后,患者身边的球友给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同时,广西科大一附院急诊科接到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指派,迅速出车现场。据出车医护人员回忆,患者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心跳停跳。于是,急诊科出诊的杨秀荣等三位医护人员继续对患者进行紧急心肺复苏,经过8分钟连续按压2次除颤后,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根据心电图查证,此次意外中的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
“我家中还有2个孩子,我是一位全职太太,他(患者)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珍珍回忆起当时紧张的情况说,自己当时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联系了家人把孩子也带来了医院。一边是家属的焦虑,另一边我们医护人员展开紧张而有序的抢救,随即,急诊科陈新副主任以及谭连凤、陈秋光、麦海仙、韦辅仪、梁婵、覃丽莉等医生护士为患者展开高级生命支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插胃管灌注双抗药物、采血导尿等。此时,广西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也到达现场。
事关一个家庭,岂能让美满轻易摔裂!由广西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施明主刀,带领心内科副主任李杰以及主治医生吴西林等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当晚11时许,患者堵塞血管复通,这距离患者发病仅过去了不到2个小时,胸痛中心牢牢把握了心梗救治的120分钟黄金时间。
随后,患者被转入了重症医学科进行观察救治。经过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彦嫦、副主任潘涛涛、朱旭生副主任医师、陈群利医师等ICU全体医生护士的精心救治,在11月2日,患者终于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亲人恢复得如此快速,珍珍终于将紧绷的神经放松,当晚9时许,她在去看望自己的丈夫后,又专程到急诊科来,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1月3日,珍珍给广西科大一附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送来了三面锦旗,感谢医护人员给自己家中的“顶梁柱”第二次生命。截至发稿日,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恢复治疗,情况稳定。
相关链接:
对极喜爱运动又没有抽烟喝酒的他,何来心梗?广西科大一附院急诊科主任韦建革表示,其在于患者及家属聊天时了解到,患者平日喜欢吃较肥的肉类,检验报告显示血脂也较高,这或许是冠脉血管弥漫病变的原因之一,而剧烈活动出汗又导致血液分布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意外就随之发生了。
同时,患者自述他大半年前开始就经常有活动后出汗且有背夹痛,本次发病前头两天也出现过背痛,均自己以为是打球肌肉拉伤,因而忽略了这种危险信号。胸部疼痛背夹痛其实是心绞痛发生征兆,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就诊。
韦建革教授告诫广大市民,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经常运动的人群也未能除外心脏意外的可能。他说这次患者在球场发生心脏骤停能够活过来有很多因素在其中,发生意外时能够即刻得到身边人第一时间的心肺复苏以及120出诊人员的急救是关键的环节。广大市民要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长年保持在50%以上,承担自治区心肺复苏相关科研课题,多年来对全柳州市县乡医疗机构进行了培训辅导,对推动柳州桂中地区急救能力提升、造福更多的百姓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业界与群众广泛赞誉。(图文来源/宣传科 辜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