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迎来一位老病友!黄叔是一位患病20多年的糖友,既往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大约1个月前出现右侧小腿皮肤瘙痒,反复搔抓后出现皮肤破溃、发红,自行用中草药处理后,溃疡面积越来越大,并出现渗液及流脓,创面覆盖黑色坏死痂皮,且疼痛明显,于是再次到我科就诊。
入院时创面情况(创面发黑坏死、有脓液渗出)
医生评估了患者创面血供情况,行四肢血管多普勒等检查。四肢血管多普勒诊断系统:用于评测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及供血情况,适用于外周动脉血管诊断;可用于糖尿病足的筛查和诊治,可以早期诊治、并提早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之后,医务人员对患者予局部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换药,抗感染、改善下肢血循环、抗凝等对症治疗,同时应用创面负压治疗仪进行创面负压治疗。

清创及负压吸引治疗1周后
经过1周后的负压治疗,患者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血运明显改善。出院后,患者积极配合换药、降糖等治疗,经过近1个多月的努力,伤口完全愈合。

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前后对比完全愈合

众所周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治疗困难、疗程长、花费大,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8.1%,截肢率27.3%,截肢后5年内死亡率40%,每20秒钟有一条腿由于糖尿病而丢掉,而且即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保不住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因此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包括我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2019年版《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都倡导糖尿病足病的关键是预防,防重于治。
如何识别糖尿病足早期症状?
1、出现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冷、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等糖尿病足的症状;
2、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3、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性跛行,休息痛;
4、足部形状改变:趾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鸡爪趾、夏科关节。骨质破坏科发生病理性骨折;
5、肢端皮肤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
2、需要有经验的他人帮助检查足。
3、定期洗脚,擦干足趾间;
4、洗脚时水温合适,低于37℃。
5、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
6、避免赤足行走
7、避免自行修剪或用化学制剂处理水泡或趾甲;
8、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9、不穿过紧的或有毛边的袜子或鞋;
10、足部皮肤干燥可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11、每天更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12、水平的剪趾甲;
13、出现问题及时找专科医师或护士诊治。
由此可见,当脚部出现以上症状时,请及时前往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应该穿厚底的且有一定生理坡度的休闲鞋、运动鞋或棉鞋,穿鞋前检查鞋内或鞋底有无异物,如出现创面及时到糖尿病足专科处理,希望大家足够重视!
图文来源/内分泌科 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