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视合理用药工作,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监管,实施处方(医嘱)开具、调配、给药、用药的全流程管理;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分析,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
根据柳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2022年在全市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单位(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中,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数量以及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均名列第一位,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药品的副作用、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应对?
药品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亦能致病,只要是药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因此安全用药非常重要,无论你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者,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请立即报告你的主治医师或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医务人员发现可疑不良反应的,一般应对不良反应给以适当治疗,必要时停用可疑药物,按规定及时向医院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的部门报告,认真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在患者的病历上如实记录。
患者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服用药物要遵守说明书或医嘱的规定。不轻信药品广告,部分药品广告往往会夸大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发生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1)首先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停止服用可疑的药物;(2)较轻微的反应,停药后一般可自行消失;(3)若反应较严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向医药专业人员咨询;(4)若可疑症状的确是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避免再服用同样药物,必须服用时需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有何目的、意义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是药品说明书修订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控制药品安全风险。
2011年7月1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正式施行,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2022年7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要求,降低用药错误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水平;加强监测报告和分析,积极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安全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通知》强调,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按照“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相应信息,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档案,对不良反应多、安全隐患突出的药品要及时依法依规清退出本机构用药供应目录。(文字来源/梁少聪 伦新强)
预约挂号
检验结果查询
电话:
0772—2522222(急救)
0772—2514416(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