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病房的一位大姐向我们展示了她手机里一张张的美食图片,看着她无比自豪地介绍她的杰作,我们都表示很惊叹,同时非常钦佩大姐的手艺。当她翻到了粽子的图片时,她跟我介绍了她所包的粽子里各种美味馅料和制作工序,还有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粽子,她的眼里发着光,但是到了最后,她叹了一口气说:只是可惜了我不能吃啊!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措施之一,而粽子虽然美味,但是里面主要成分糯米中,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对血糖的影响较大,还有淡黄、猪肉、板栗等高糖、高油成分,使糖友们望粽兴叹了。
看到伤心的大姐,我不由地触动了,有多少像这位大姐一样在端午粽子飘香时,都在背后默默吞着口水,还有偷偷吃了粽子又在担心血糖升高的的糖友呢?



为了让病房里的糖友们能和大家一起共度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广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医生护士们,在端午节前召集了病房里的糖友们进行了一次包粽子活动,活动中精心准备了适宜糖友吃的杂粮粽材料:有黑米、小米、荞麦、红豆、绿豆、花豆、糯米等,按照比例配好。活动中糖友们变成了医护人员的老师,大家认真跟老师们学习各种粽子的包法:有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有手掌粽、还有圆筒粽。一场包粽子活动,让我们度过了难忘的端午。
端午节当天,内分泌科张琰主任、龚俊副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将美味的杂粮粽送到糖友手中,并认真指导了吃粽子的注意事项,糖友感慨:原来我们也可以吃粽子啦......









粽子虽然美味可口,还是建议“糖友”每次吃粽子不宜超过100克,即普通大小的粽子(每枚125克左右)可以吃三分之二,如果是迷你小粽子(每枚50克左右),可以吃1-2个。另外在吃粽子的同时,要相应地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等高膳食纤维的摄入。先吃点新鲜的蔬菜或牛奶,再吃粽子,这样调整饮食顺序,可以让粽子的消化更加缓慢,使得血糖上升地更为平缓。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品尝粽子,但不应在早餐时食用,因为早晨血糖易升高,所以中午或晚上吃粽子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此外,吃粽子时要尽量放慢速度,吃得越快,餐后血糖升得越快,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素的分泌就不足或者相对缺乏,在血糖升高的时候没有能力将其迅速降低至正常的水平,因此细嚼慢咽是延缓血糖升高的良好方式,也能降低胃的消化负担。
榴花吐芳日,艾粽飘香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早已深入人心。可对于糖尿病患者,吃粽子还是要控制量,注意时间哦。(内分泌科 曾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