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东西尽可能的新鲜,例如我们去买菜,总会挑挑选选,问一下是不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水果是不是新鲜的,因为越新鲜的水果口感更好。那么在临床的输血工作中,血液输注是不是越新鲜越好呢?

在血液紧张的时候医生动员病人家属到共建献血屋去献血,病人家属献血后拿献血证到输血科做登记,这时工作人员会告知家属:血液中心调剂血液后就可以给病人进行交叉配血。这个时候病人家属就会产生疑惑,明明已经献血了,为什么还要等调剂?把抽出来的血液给患者使用就可以了。
其实在共建献血屋采集的血液,并不是直接用于临床的,而是由血液专用运输车接回血液中心。并且需要经过检测、成分制备等程序,只有经过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入库、发放到医院。最后还要经过医院输血科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配血相合的血液才能用于临床。所以,最终进入到临床科室的血液至少经过3天的储存。

而且,新鲜的血液也不适合直接输注给患者。第一,新鲜的血液存在较强的血细胞抗原,容易引起输血反应,甚至导致输血无效。而库存血的细胞抗原性会慢慢减弱、直至消失。第二,新鲜的血液含有活性淋巴细胞,会增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第三,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只能生存3天,保存3天的血液,不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第四,疟原虫4℃环境下保存2周可被灭活,保存2周以上的血液传播疟疾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输注新鲜的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要比储存血液大。

血液是否新鲜,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应视输血目的而定。如果输血的目的是纠正贫血、改善血液携氧能力,输注保存期内红细胞均可;如果为了补充粒细胞,用全血应在一天内、最好是8小时内,但最好使用室温保存的浓缩白细胞,因为1单位全血中粒细胞不足一个治疗量;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血小板,那么机采血小板,保存期为5天;如果为补充凝血因子,最好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如果一定要用全血,则应使用24小时以内的。
由此可见,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液并非越新鲜越好!
文字来源/输血科 覃雪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