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的治疗手段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输血则更甚,从来都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尽管国家已经取缔“非法采血”大力推广无偿献血,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而血液中心出库的每一袋血液,也都会经历一关又一关严格的筛查、检测,但是由于病毒窗口期的存在,依然存在发生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常见的经输血传播疾病有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等,还有因为输注异体血也可能导致患者体内产生不规则抗体,从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所谓的病毒窗口期?从病毒进入到人体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期间,就是窗口期。在窗口期虽然测不到病毒抗体,但是体内已经有了病毒,且具有传染性。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人,已经感染了病毒,在窗口期内去献血,而现有的医学手段无法检测出该献血员的病毒抗体,这袋血则会作为合格血液出库给患者使用,那么这个患者就有可能会感染病毒。尽管现在都会做核酸检测,但是目前的技术也只能缩短窗口期,并不是说没有窗口期了,所以传染病的风险是一定会有的。
还有一些输血不良反应,严重的比如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输血反应中虽然很少见,但是不代表不会出现,一旦出现对患者来说就是百分百的概率,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都十分危险,并且容易让患者在短期内死亡。
故而输血从来都不是百分百安全的治疗手段,只是在没有其他治疗手段下迫不得已的办法罢了。而医院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前,一定让患者或者家属签输血治疗同意书,明确告知输血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而决定输血的原则是:不输可能有生命危险并且没有其他代替疗法时才能输血。临床医生以及输血科工作人员应熟知输血风险及危害,推己及人,严格把控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能少输血的尽量不多输血,不输营养血,同时提高自体输血率。
(文字来源/输血科 梁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