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调整,病毒来势汹汹,一时间,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新冠感染而前来就诊的病人激增,与此同时,各科室医护人员也陆续感染,科室人手不足。广西科大一附院领导班子当机立断,积极响应中国医师协会《致全国住培基地和住院医师的倡议书》,组织全院住培医师,合理分配到各科室,勇挑重担,冲在临床一线,积极参加新冠感染临床救治工作,在疫情防控实践中磨练意志、修炼品行、增长本领。
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
部分住培医师坚守在发热门诊、疫苗接种点等抗击新冠病毒的第一线,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为群众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在发热门诊,住培医师覃兰清已经不舒服了好几天了,传说中的“刀片嗓”让她喝水都觉得疼,但她要值守在门岗给前来就诊的病人量体温,给他们解释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她说零时到清晨8时,是发热门诊轮值夜班,也是最“难熬”的时刻。对于大多数值守通宵的发热门诊医生,这个时段困意最浓,虽然期盼着风平浪静,但坐在诊室眼皮开始打架,需要体力和精力的强撑。

住培医师在发热门诊
而在疫苗接种点,来接种的老年人陆续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住培医师充当起了志愿者的角色。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要求65岁以上老年人要尽可能的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应种尽种”,老年人基础病较多,因此对于接种禁忌也要更为小心和谨慎,在疫苗接种点,住培医师宾一婷总是耐心地给老人们测量血压,一遍遍询问他们是否有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做好疫苗接种的放哨员。

为接种疫苗的老人测量血压
不喊累,不怕苦,一切为了救治病人
呼吸内科的住院医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作为新兵,起初对新冠感染的未知,还是对重症病人救治的担忧,在科室主任和老师们的带领和指导下,在救治工作中迅速成长,愈加自信和沉稳,将自己在住培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一线救治。有家属见他们太辛苦,趁着医师诊疗的时候往口袋里偷偷塞红包,回到办公室时才发现口袋里的红包,他们立马挨个去寻找之前查房过的病人及家属,退回红包并表示了感谢。
在急危重症病人增多的那一段时间,重症医学科的住培医师何善围每天都几乎上足十几个小时的班,黑白颠倒已是常事,作为一名年轻医生,他从未喊苦喊累,即使自己也一不小心“阳了”,也是休息一两天,恢复轻症后马上过来继续上班。而轮转医师蒋苏妮才到科室四天,就担起了重任,只见她熟练地搬动病人,协助医生进行无创气管插管,给病人注射药物,“现在是特殊时期,不允许我慢慢学,老师们的高节奏,带着我也成长得很快。”蒋苏妮说。




不是在接病人,就是在接病人的路上
“每天不是在接病人,就是在去接病人的路上。”说起国家疫情政策调整后,科室工作的变化,急诊科的住培医师卢莲芬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120急救车出车的频次明显变密了,她当班时,随车接病人的次数是以前的2—3倍。有一次,她跟着120到露塘去接病人,刚刚把别人推进急救室,另一班救护车又送病人来了。她从这个病床跑到那个病床,走路都起风,“早餐经常忘记吃,午餐有时到两三点才吃。”一份不过2两米饭的普通盒饭,卢莲芬要分三四次才能吃完,不是她胃口小吃不下,而是一有病人送进急救室,她就要马上放下手中的饭菜,投入到抢救中去。
急诊科的住培医师罗伦棒也是在急诊一线奔忙的普通一员,病人激增的时候,现有病床已经安置不下,他既要迅速的为需要抢救的病人进行无创通气,又要联系呼吸内科将病人转走,他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只为了让病人的“生命线”畅通。因为表现优异,以上两位住培医师获评广西科大一附院2022年度抗疫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在抗击疫情医疗救治的工作中,住培医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图/各科室 文/宣传科 辜丽娜 胡萍 住培科 黄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