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世界首个提高抗生素认识周,自此,每年11月第3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旨在提高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公众、卫生工作者和决策者采取最佳做法,减少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进一步出现和传播。随着对更为广泛的药物出现更多耐药性,这项活动的重点从抗生素扩大到所有抗微生物药物。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菌药物”名称改为范围更广的“抗微生物药物”。

“2022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是今年11月18日至24日,活动主题是“齐心协力 遏制耐药”。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义诊和科普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LED屏幕展示视频、张贴海报标语、发放科普手册等方式,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树立正确用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drugs)是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长或繁殖。大家比较熟悉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都属于抗微生物药物。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是一个不同类型微生物存在耐药性的广义术语,即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并且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就会出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简单来说,就是既往可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再有效,或者药效减弱。多种因素加快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威胁,包括缺乏抗菌药物耐药的意识和知识,误用和滥用抗菌药物,缺乏清洁水、人及动物的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和农、牧场中感染与疾病防控不力,得不到优质的且负担得起的药物、疫苗和诊断措施等。
为什么要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随着微生物持续地变得更耐药,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也称为“超级细菌”)在全球快速传播,人类可用的抗菌药物在不断地减少,可能会导致面临一些感染没有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困境。如果没有预防和治疗感染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现代医学在器官移植、癌症化疗、糖尿病管理和重大手术(如剖腹产或髋关节置换术)等医疗过程中便会面临更高的风险。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复杂,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遏制微生物耐药需要全体人类共同努力。
为了有效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我们必须谨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每个人的行动都很重要:做到在有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时,才可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当医生告知不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患者切勿再自行使用;若需要使用时患者须谨遵医嘱;切勿与他人共享或使用剩余抗微生物药物;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选用未曾滥用抗微生物药物饲养的牲畜的肉类食品。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造成威胁,是当今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抗微生物药物也不是万能药,请慎用抗微生物药物,大家一起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共同遏制细菌耐药。(图文来源/药学部 梁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