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融合新突破!由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自主研发,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协助提供临床康复训练技术支持及评判指标,终于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具有自主移动+平衡减重功+主/被康复训练模式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复机器人的开发。于2022年10月10日,正式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投入临床试用。

第一代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

第三代机器人
广西科技大学致力于医工融合创新研究,建立有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现总面积8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410万元。目前主要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15项,省部级科研任务8项,地市级科研任务两项,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2篇,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有着充分的研发条件与强大的创新能力。改变了以往广西中部地区医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各自独立研究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医学学科与新工科的交叉融合,为解决医学问题和研究的转化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实现医学科研水平质的飞越,有助推桂中地区医疗水平提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康复机器人的研发是我校医工融合的新突破,第三代下肢康复机器人集可移动性、平衡减重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患者全关节支撑、多向限位保护、正确步态引导以及合理发力辅助,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等级2级及以上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康复训练。下图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本团队脑卒中康复机器人的试用证明。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效果证明
康复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21年第三代康复机器人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录制广西卫视《八桂科创》节目的录制。


参与录制广西卫视八桂科创节目
下肢康复机器人质量体系建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核查通过,近期获得了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与生产许可证。




目前的临床试用顺利进行,第三代下肢康复机器人充分考虑到脑卒中或脑外伤患者早期躯干控制不稳定,下肢肌力较差,在结构设计上着重体现承载性能,通过智能动态低惯性减重单元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减重训练方案,在充分保障患者训练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基于真实地面的行走康复训练。下图1位试用者表示:“这个康复机器人非常好,可以帮我把膝盖弯起来,助力让我往前步行移动, 感觉很安全,一点都不用担心摔倒。”而另一位因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尚不能独自站立及行走,因为有了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帮助而实现了“太空漫步”。患者及家属感到神奇和惊喜,对今后的康复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康复医学科: 毛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