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许多人有着双重身份,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医学教师,走下讲台,穿上白大褂,他们是治病救人的医师,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松年就是其一。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双师型”教师李松年。
李松年是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称“广西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业已有30年。

李松年(左一)在查房
多年来,李松年先后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地进修,学习神经外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2010年10月,还远赴奥地利维也纳多瑙医院学习三个月,掌握了一套严谨、完备的救治体系。2011年3月,医院开展了第一例由本院医生独立完成的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手术,该手术由李松年主刀,也是柳州较早能独立开展这一手术的医院。

李松年(右二)在查房
前两年,李松年还带领团队成功抢救了一例重症动脉瘤破裂患者。该患者56岁,送到医院时已经陷入深度昏迷。检查结果显示其脑部左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如果不立即抢救会危及生命,“病人脑室内积血铸形,我们随即为他实施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双导管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李松年说,该患者的病情已经达到4级危重程度,并且他的动脉瘤瘤径相对宽,血管弯曲,实施起来很有难度。手术过程中,李松年给病人采取双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瘤栓塞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给后续抢救打下基础。同时,李松年根据患者情况用了两根导管、六个弹簧圈给患者实施侧脑室持续引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转危为安,一个月后康复出院,“病人再回医院复查时,动脉瘤也没有出现复发迹象。”
广西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是柳州地区最早独立的神经外科专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在李松年带领下,神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能熟练开展血管内支架辅助、双导管辅助、联合onyx胶栓塞复杂动脉瘤开展脑动静脉畸形等手术。
与此同时,李松年还有另一个身份——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

课堂上的李松年
2007年,李松年考取教师资格证,开始了自己的“双师型”教师生涯。从2021年起,李松年担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基地主任,承担专科、本科教学。在学生们看来,李松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
黄儀是李松年带的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是广西科大一附院的住培生。黄儀说,在本科教学阶段,李松年的课堂向来都是严肃的。有一堂课,李松年讲到脑内动静脉血管畸形这一神经外科重点课程,提问到了黄儀,可黄儀答不上来,“因为之前李老师给我讲过这一个病例,我实在不应该答不上来,他当场就批评了我,然后把知识又给我和同学们复习了一遍。”
而到了住培生阶段,黄儀进一步感受到李松年作为医生的严谨与专业。一次查房后,黄儀给李松年汇报病人情况,李松年一下就指出了其中一些数据的错误,“他对他的手术病人情况十分了解,当时他就告诉我,要认真对待自己管的病人。”黄儀说。

课堂上的李松年
今年是李松年度过的第15个教师节,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技能,更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未来,他会继续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精进医术,与时俱进,在“双师型”教师的路上行稳致远,教导好每一名医学生,服务好每一名患者。(在柳州记者 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