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2年柳州市强国复兴有我网上展示活动:修医德提高医疗水平 行仁术减少患者痛苦——广西科大一附院推进技术进步实录

作者:柳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01浏览:

 

      “精湛技艺为患者 耐心细致沐春风 ”。今年7月,刚从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广西科大一附院)病愈出院的韦阿婆,就专门给该院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赠送写有这十四个字的锦旗,感谢医院的精心施救和悉心照料。这感人的场面是广西科大一附院推进技术进步、创新技术服务质量、赢得患者点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科大一附院不断通过钻研新技术,开展新技术,推动了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攻克治疗老年人心脏病难题

       心血管内科,是广西科大一附院治疗心脏疾病的重点科室。在这里,一些严重心脏病患者通过安装心脏起博器,获得了健康。但传统的起博器术需要手术切口、需制作皮下囊袋、需要植入导线,高龄和身体素质差的患者,手术感染风险大。

      面对这一现实,广科大一附院决定通过开展新技术来突破这一难题——引进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这一技术通过微创手术即可把胶囊大小的起搏器植入心脏,从而解决切口感染的风险。

      自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在广科大一附院开展以来,韦阿婆是第二位受益者,所以她对医务人员倍为感激。

      而第一位受益者,是一位男性患者。今年2月15日,这位患者来到广西科大一附院求医,根据病情需给予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但患者已85岁高龄,术口可能不容易愈合,感染风险高。医疗团队经讨论,决定选择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以解决患者病情的诸多挑战。在柔性引进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覃绍明主任医师指导下,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施明及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杰带领团队,仅用1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是目前起搏领域革命性的创新技术。”李杰说,传统起搏器体积大都在12cc以上,重量在20g以上,安装需要手术切口约4-5cm、需制作皮下囊袋、有电极导线植入,这些都会构成感染风险。因此一些年纪较大或患尿毒症需长期血透等疾病的患者,传统起搏器植入感染风险大。而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只有1cc,重量1.75g,不管是体积还是重量,相比于传统起搏器都减少了90%,并且可通过无切口的微创手术把胶囊大小的起博器直接植入心脏,特别适合高龄、尿毒症需血透、体表要求无疤痕、传统起搏器静脉路径有问题、职业特别需求等患者。

      据了解,“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使用寿命可长达12—13年,可通过程控仪体外调整参数,还具有兼容1.5T和3.0T的核磁共振检查等优点。今年上半年,广西科大一附院已完成了4例这样的手术,在柳州排名前列,标志着该院进入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先进行列。


解决帕金森患者对药物不敏感问题

      把脑起搏器植于大脑中,按动 “遥控器”,有的帕金森患者竟然能象正常人一样走动了。这神奇的一幕发生在广西科大一附院。该院通过“脑起搏器”技术,让身体失控乱动的帕金森病人恢复正常,让久坐轮椅的患者重新站了起来,这也是追求技术进步的又一个成果。

      广西科大一附院高度重视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亚专科发展, 2016年就挂牌成立柳州市帕金森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成为中国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联盟成员单位,2020年医院“广西帕金森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获批为第一批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培育实验室。2020年,该医院又引进了“脑起搏器(DBS)”疗法新技术。据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进瑜介绍,“脑起搏器(DBS)”疗法在医学上称为“脑深部电极刺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至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症状的目的。DBS疗法治疗帕金森症具有可逆、可调、安全、微创等特点,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所产生的动作迟缓、动作失调、肌肉僵直及(或)震颤的症状,也可明显降低服用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柳州市民徐先生12年前患上 “帕金森病”,近年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疗效开始逐步降低。知道广西科大一附院引进DBS疗法后,徐先生及爱人来到医院要求接受手术。2020年10月18日,医院成功将“脑起搏器(DBS)”植入徐先生的大脑。术后3周,徐先生在爱人陪同下来到广科大一附院开机。开机后,脑起搏器启动,他的身体僵硬感逐渐缓解,自行站了起来并迈开步子,迈腿摆臂像正常人一样,走路、拐弯、后退,手部活动自如。

      现在,已有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广西科大一附院通过“脑起博器”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医院神经内外科年诊治帕金森病人数也达1000余人次,黄进瑜和她的团队也继续通过宣教让病人更加全面了解药物和脑起搏器等治疗疗法,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帕金森病人。


心胸外科手术不开胸成常态

      广西科大一附院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追求,在各科室中已经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趋势。早在2020年,该院心胸乳腺外科就通过开展新技术,使原来需要开胸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胸主动脉夹层手术等手术不需要开胸了,减少了患者的风险,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71岁的黄伯伯和66岁的麦伯伯,最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当地医生建议开胸换瓣。两位阿伯不愿做开胸手术,先后来到广西科大一附院心胸乳腺外心求医。其中一名患者有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伴冠心病,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加上年事高,如果行传统的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冠脉搭桥术,不仅创伤大、风险高,而且术后心肺功能恢复困难。广西科大一附院医疗团队经会诊后,决定为其实施“分步式” 经皮冠脉支架植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首先,经桡动脉穿刺为患者进行了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在冠脉严重狭窄处植入一枚支架。两天后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胸乳腺外科主任黄小龙带领该科团队经股动脉途径将导丝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然后用球囊扩张狭窄的主动脉瓣,最后将人工主动脉瓣膜通过导丝轨道,精准输送到预定位置,造影无瓣周漏,手术顺利完成,一周后患者顺利出院。 另一名患者,医院心胸乳腺外科团队也成功为其进行了不需开胸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同样,通过微创手术,通过胸腹主动脉支架植入,胸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广科大一附院也不用开胸。近期,71岁的罗先生因突发胸部剧烈疼痛被送到该院,入院时血压高达200/130mmHg,随时可能因夹层破裂大出血而导致死亡。后医院心胸乳腺外科通过施行胸腹主动脉支架植入微创手术,让患者脱离了险境,一周后顺利出院。

      据广西科大一附院心胸乳腺外科黄子平介绍,自2020年开始开展这些新技术后,该科室已成功进行了15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进行了100多例胸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广西科大一附院以患者需要为目标不断追求技术进步、追求技术发展和服务创新已经形成了常态,为一方百姓创造更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夯实了基础。

                                      (文字来源/柳州日报 韦健)


上一条:【清廉医院】上门入户送健康,贴心服务暖人心——内科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成功举办高危疾病诊治及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