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涨知识】红细胞输注无效?是因为……

作者:输血科 发布时间:2022-08-24浏览: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输注的异体血液基本上都是成分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等,其中红细胞的用量是最大的。输注红细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Hb),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红细胞输注完毕后,医生应当对输注效果进行评价。那如何对红细胞输注效果进行评价呢?在输注红细胞后24h内复查患者血红蛋白(Hb),如果与输血前相比,Hb没有升高到预期值,并排除失血、溶血及血液被稀释等原因,即视为红细胞输注无效;若Hb能升高到预期值即为输注有效。红细胞输注后Hb升高预期值公式:Hb升高预期值(g/L)= [供者Hb(g/L)×输入量(L)]/[患者体重(kg)×0.085(L/kg)]×90%。若患者体重为60kg,且不存在失血、溶血及血液被稀释等现象,其输注2个单位红细胞后,24h内Hb应提高10g/L或以上,否则为输注无效。               

      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医院中,其无效输注率可达14.1%或更高。无效输注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引起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有哪些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输血史、血液病、伴发症状(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贮存时间等与红细胞输注无效有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有:(1)输血次数较多的患者,其无效输注率也越高。因为反复输注红细胞,会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规则抗体,当再次输注含相同抗原的红细胞后引起溶血反应,而造成输注无效。(2)各类贫血、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的血液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反复输血,故体内易产生不规则抗体,另外白血病患者还需进行放化疗,这两个因素加剧了无效输血的产生。(3)感染发热时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循环状态,输入的红细胞被快速消耗或破坏,可能会影响输注效果,导致无效输注。(4)库存红细胞贮存时间越长,无效输注率越高。因为在储存过程中,红细胞的的变形性逐渐降低加上保养液的PH值也明显下降,使得红细胞在通过末梢循环时易被破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上升不理想。

              

      针对以上这些因素,可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红细胞输注的有效性:(1)患者输血前应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且在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时,选择适宜的标本和准确性、敏感性均高的方法。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建议采用24h内的标本进行检测。(2)当患者有感染发热的症状,而非紧急用血时,应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待体温降至正常后再进行红细胞输注。(3)输血科血液贮存量应适当,发血时遵循先采集先出库的原则,以避免库存血液贮存期过长。

                                文字来源/输血科 李倩青


上一条:【最美医生】医师、老师,双重身份完美切换——聂友源

下一条:【最美医生】心系患者、勤奋务实的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