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护士长华锋凯,7月13日的凌晨,我接到了医院领导的电话: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委派我作为核酸采样医疗队的队长,立刻准备出发北海,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在北海待了一周多,我们迎着烈日出发,踏着晚星而归。



临危受命!这对我来说已是习惯,在百色疫情暴发时,我也作为队长带领大家支持当地政府大规模核酸采样。7月13日上午8时,我已经和家人告别,准备好必需用品,来到医院学术报告厅等候出发。我们是这一批前往北海支援的核酸采样队,一共20个人,部分队员有支援百色经历,大家整齐划一、配合默契。
上午10时许,我们乘坐大巴出发,下午大概6时,我们到达了北海。晚上7时30分,我们还没来得及吃完晚饭,就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前往进行大规模核酸采样。
相比在百色乡村崎岖的山路,我们磨坏了一双又一双鞋,在北海,酷暑向我们所有医务人员提出了又一种挑战:刚到北海的头三天,我们都在中午的2时出发,海边潮湿闷热的天气自不必说,采样点在户外,我们的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迎接7月正午最热的光,汗水在防护服里汇聚成了无数条的“小溪”,睫毛上挂着的水珠模糊视线,汗珠在脸颊上、鼻孔周围“挠痒痒”,隔着防护面屏不能抓、不能擦,不仅是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更是因为我们的双手要拿着棉签和试管。
烈日下,穿着防护服的我们,在工作期间一口水都不能喝。所以,喝水成了我们的“死命令”:每天在开展核酸采样之前,我都要求我们的队员,一定要喝完一瓶冲兑好的补液盐,谁也不能偷懒!
这样的“高光”时刻,我们并不觉得辛苦:开始的那几天,我们从每天迎着正午时光出发,到全体队员回到酒店,大多已是第二天的凌晨,最晚的一次是凌晨2时40分。当我们在深夜脱下防护服,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所想的是,今天圆满完成任务了,真好!
截至7月18日,我们的采样队已完成33000多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我们将积极服从上级安排、配合当地政府,继续为北海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力量。
(宣传科 辜丽娜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