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哥得了急病,几天了都没晓得什么病。他们讲血小板好低,还发烧,想转去你们医院找你看”。上周六(6月18日)晚上9点32分,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院首席急救医学专家韦建革接到了老家亲戚打来的电话,因为风雨导致时断时续的声音让韦主任立即警觉起来,赶紧询问:“你堂哥在哪?发高烧?呼吸急促?血小板低?具体情况如何?有监护吗?”得到病人在融安某医院住院的消息后,韦主任说:“立刻叫陪人加我微信发视频过来,我要评估病情,要不要派救护车,是不是要去重症科?”10多分钟后,病人儿子发来微信视频,只见病人坐在床边,呼吸有些急促,面色灰暗,全身有皮疹。韦建革主任询问了相关情况,马上要求对方再认真查看有没有皮肤焦痂之类的特征。果然,2分钟后第二段视频中,看到了病人左小腿的明显焦痂。

从医37年、有着丰富临床和急救经验的韦建革主任立即意识到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结合农村人的生活习惯,马上就考虑到是一种少见病——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能与蜱虫或者恙虫有关。在作出以上初步判断后,马上让家属办理转院手续,连夜转诊来我院,并叮嘱他们转来途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安全。
韦建革主任又立即打电话与呼吸内科梁新梅主任进行电话会诊,提出了初步诊断意见,也请梁主任安排病床。又打电话到急诊科给值班医师、护士做了详细的交代,吩咐他们病人到了如何如何处理。次日凌晨近2点10分,病人及家属一行数人来到急诊科,由急诊医师吴广知主治医师等人接诊。他们认真询问,了解到病人为发热、全身无力半个多月,全身先有皮疹,没有注意什么时候小腿有黑色焦痂,本月16日在融安某医院住院后持续发热39度以上。吴医师按韦主任的指示作了相应的检查,结果确定为血小板水平在危急值范围以内,有明显的白细胞增高,低钠血症及肝功能肾功能异常。考虑呼吸科没有空床又未达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标准,吴医师就让病人在急诊留观,并马上给予病人口服多西环素及静脉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治疗。



次日上午8点,韦主任到科室看望病人,再次认真询问发病过程,为他作了全面检查,接下来的任务是进一步查明真正的原因。虽然考虑是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高度怀疑与与蜱虫或者恙虫有关,但最好找到相关证据,并且从源头上加以重视,否则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病例出现。随后,本着对人民的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他又电话通知远在老家的亲戚去协助病人妻子细细寻找,还发了相关的识别图片。大约2小时后,老家那边传来的消息,在病人自家的狗身上找到了!就是传说中的蜱虫!紧接着继续又追踪,病人喜欢在山里找野货,家里的4只狗及邻居家的2只狗,都与他特别亲,他每天一大早就带着一大帮“护卫”进山,而且每隔离10天半月都会在狗狗身上找到这些小小的蜱虫。因此,病因完全明了!目前该病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今年6月以来,河南报道的多人因蜱虫导致的发热血小板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例,而本次病例有可能是柳州甚至广西首例报道。在此,韦建革以首席急救专家身份再次提醒,本病的发生多由蜱虫、恙虫等传播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导致。发病初期会有全身或者局部皮疹,以及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会有血小板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死亡率达30%,虫咬后到发病的潜伏期5-20天,如果有明显虫咬的经历,开始会中间有红点周围出现局部红肿,大部分可以找得到的焦痂。由于本病会出现严重后果,不能仅以为“感冒”随便处理,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目前,经过精心治疗,病人情况已好转,血小板及其他指标接近正常。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团队将继续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为已任,为桂中地区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图文来源/急诊科 韦建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