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涨知识】吃了蚕豆会发病?药师带你一起认识蚕豆病及其用药禁忌

作者: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2-05-27浏览:

      春末夏初,正是新鲜蚕豆上市的季节,蚕豆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香甜的口感,很受老百姓欢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有这么一群人,在食用蚕豆后会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重者甚至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累及生命。


      蚕豆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俗称,是一种红细胞内先天缺乏G6PD的遗传性疾病。大多数G6PD缺乏症无临床表现,有溶血性贫血时,临床分型主要为蚕豆病、新生儿黄疸、药物性溶血以及感染诱发的溶血。患者由于遗传中有G6PD缺陷,在食用新鲜的蚕豆后,导致突发性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简单来说,就是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接触蚕豆花粉、某些药物引起发病,还有一种情况是母亲进食蚕豆后,母乳哺乳婴幼儿从而使婴幼儿发病。

      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7倍。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南方地区高发。广西G6PD缺乏症基因携带率超过15%,发病率为8-11%,个别地区高达20%,居全国之首。蚕豆病起病急、进  展快,重症者常危及生命,但却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一种疾病。

      蚕豆病患者发病时一般会表现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头晕乏力、恶寒、腹痛等症状,继而会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甚至酱油色)、贫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医治,会出现休克、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等危害。那么为了预防出现生命危险,患者应该如何谨慎用药和饮食呢?


      什么情况下会引发蚕豆病?G6PD 缺乏症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大部分患者终身可能都没有临床症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该病通常不影响寿命及生活质量;仅小部分患者在食物、药物、感染诱发下会发生溶血。蚕豆病只发生在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会溶血。溶血的发生与个体健康状况、进食蚕豆的量有关,生鲜蚕豆比蚕豆制品危害更大,蚕豆诱发的溶血常发生在24小时内。 

      除蚕豆外,溶血的诱因还包括接触蚕豆花粉;哺乳母亲吃蚕豆以及其制品、接触蚕豆花粉;服用氧化类药物及感染(主要为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伤寒),绝大部分患者接触诱因后1-3天发病,蚕豆诱发的溶血症状常重于药物诱发的溶血。

蚕豆病患者需规避哪些药品?减少 G6PD 缺乏症患者溶血的主要干预措施,是避免暴露于已知会引起溶血的药物和化学品。现将经研究证实需禁用或慎用的部分西药、中药及中成药整理如下。

      1.西药

      2.中药及中成药

      使用上述药物,可能会引起溶血反应,但并非每个患者都会出现,具体还应结合药物的含量、患者的体质及G6PD酶的缺乏程度谨慎使用。对于儿童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中,中药的使用多缺乏可靠的循证依据,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必须使用上述药物,患者家属需要特别留意任何提示溶血增加的变化,如尿色加深(浓红茶或甚至酱油色),巩膜黄染,体力变化等。当出现急性溶血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蚕豆病患者生病就医时,一定要跟医生说明孩子的病史,但凡要用任何药物,无论是外用还是内服,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正常的治疗剂量范围内,优选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开氧化类药品,合理用药。

      如何预防蚕豆病呢?“蚕豆病”不能根治,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途径是避免氧化应激。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明确一点: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蚕豆病”患者?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病,新生儿可以利用脐带血或者末梢血进行G6PD 酶活性检测,做到早诊断、早预防。产前甚至怀孕之前,母亲可以进行G6PD的类型筛选;尤其是对于有蚕豆病家族史的,必须引起重视。

      若是孩子确诊为“G6PD缺乏症”患者,只要避免相关的药物和食物,跟健康正常人是一样生活的;父母在就医时应告知医生和药师,同时要了解哪些食物药物可能成为诱导物,一旦有上述急性溶血等类似症状,立即停用相关的药物食物,并及时带孩子就医。


文字来源/药学部 梁少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条:学长学姐说考研(一)成功是水滴石穿的坚持

下一条:信访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