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城乡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迅速攀升。2020年,6-17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达到19%,且逐年持续上升。不断变化的食物环境、方便价廉的过度加工食品,以及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无孔不入的广告和营销活动,都是儿童超重肥胖率逐年上升的“幕后推手”。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

恰巧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会烹会选,会看标签”与不久前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为小学生设置的烹饪与营养劳动课贴合,让儿童学会认识食物和会挑选食物。对于经常在学校就餐、或在外就餐以及喜欢买零食、吃零食的儿童,学会选择食物就更为重要。
一、 如何选购物美价廉的食物
1. 认识食物营养特点。不同的食物营养特点有所不同(表↓↓↓),了解食物主要营养特点,按类选择食物是合理膳食的第一步。

2.了解食物营养素密度。人们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应首先考虑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素密度通常指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与其能量的比值。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指多种维生素、矿质物(钠除外)、膳食纤维以及植物化学物质或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但同时也应含有相对较少的脂肪、糖和能量。少选空白能量的食物。(“空白能量”食物提供较高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很低。一般应注意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面筋等。)
3.懂得挑选适合的零食。孩子是否应该吃零食?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选择健康零食,不推荐过多摄入高糖、高油、高盐零食。健康零食符合少食多餐原则,有利于孩子及时补充能量及营养素;健康零食有助于孩子保持活力,增强免疫力,维持健康体重。而高糖、高油、高盐零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造成儿童青少年龋齿、糖尿病等疾病。不利于维持健康体重。
我们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的零食呢?如图示。

二、 选购食品看食品营养标签

1.看配料表。配料(表)是了解食品的主要原料、鉴别食品组成的最重要途径。按照“用料量递减”原则,配料(表)按配料用量高低依序列出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即哪一用料排在配料(表)第一位,说明其在配料中所占比例最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7718)》规定,各种配料表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2.看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说明每100g(或每100ml)食品提供的能量以及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3.利用营养声称选购食品。如高钙、低脂、无糖等;或者与同类食品相比增加了膳食纤维,或减少了盐用量等。
Ps:对于预包装食品,还应看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净含量和规格等。
三、学习烹饪,享受营养与美味
1.食物原料处理。烹饪前食物原料要进行必要的清洗,应先洗后切,避免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切配时不要切得过细过碎,且不要搁置太长时间。处理生食或即食的食物,要注意所用刀具、案板与生肉分开。
2.学习烹调方法。
(1)多用蒸、煮、炒
(2)少用煎、炸
(3)烹调油用量控制

3. 用天然香料。厨房中食盐、酱油、醋、味精、鸡精、咸菜、豆酱、辣酱等都是钠的主要来源,应统计在盐(钠)的用量下。学会使用天然调味料,清淡饮食,享受食物自然美味。
四、如何实践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平衡”。同样的食物,加工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营养素密度和健康效益。鼓励“多吃”的食物多为简单加工食品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应少吃深加工的食品。除平衡膳食以外,还要保证孩子们每天吃五种蔬菜,多饮水少喝含糖饮料,正确选择零食,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运动。

5至9岁对儿童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而10至19岁的青春期,是发育、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健康成长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营养,更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们,请立即行动起来吧!
临床营养科简介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正式成立于2000年1月,拥有完整的医技护团队,设有营养门诊、肠内营养配制室等功能区域。宽敞干净的肠内营养配制室分为洗涮间、消毒间、配制间及分发区,临床营养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营养治疗(干预)。现与多个临床科室开展定期联合查房,重点打造个性化(肠内)营养治疗(干预)方案;开展对重点患者的定期营养查房,及时追踪、评价营养治疗效果,持续改进和推进个性化营养方案,擅长危急重症、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及与营养相关疾病等患者的营养(干预)支持,效果显著。对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及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各种肿瘤等慢性疾病开展个体化营养治疗工作已有20多年,有很深厚的专业技术经验,同时给予老年人、孕产妇、青少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和社区居民合理的营养指导,在对肥胖患者进行科学医学减重等方面也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荣获“2020年全民营养周活动传播示范单位”的称号。
营养门诊:每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 联系电话:2699157
文字来源/临床营养科 钟洁黄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