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肿瘤防治宣传周(四)|如何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抗肿瘤药?

作者: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2-04-19浏览: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切实遏制癌症危害,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抗肿瘤药物是指通过细胞杀伤、免疫调控、内分泌调节等途径,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消除肿瘤的药物,一般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随着肿瘤学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使临床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抗肿瘤药物具有价格昂贵、机制复杂、毒副作用大、药物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在临床使用抗肿瘤药物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合理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极大损害。所以,用药管理也是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情况较为复杂,通常是靶向、免疫等多种机制药物的联合使用。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肿瘤药物规范化使用,需要医生、药师们按照指南的建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确定的用法及合理的周期进行治疗。以药师的作用为例,肿瘤药师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和用药管理层面,也可以给到临床医生一定帮助和建议。肿瘤药师通过了解与患者治疗药物相关的风险,及时合理有效的对静脉用抗肿瘤药进行审核评价和药学干预,可以促进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与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临床医生、药师、医保工作人员多方联动,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价值评估,更加精准的用好抗肿瘤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医保基金的保障作用,使其真正惠及患者,让患者得到更好诊疗的同时,降低其疾病负担。另一方面,患者也要学会良好的自我管理,协助肿瘤治疗规范化。在抗癌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要严密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或有其他情况,要及时向护士、医生和药师们报告。


      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症?通俗地说,肿瘤就是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体内细胞分裂、过度增殖,或是正常情况下应该死亡的细胞却没有死亡,而生长出的一种异常的肿块或赘生物。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复发和转移等,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那些停留在原发部位,不侵入周围组织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如子宫肌瘤和皮肤脂肪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除在要害部位占位有影响外,一般对健康和生命没有危害。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且不受控制,可入侵周围组织,并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所到之处可严重破坏相关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根据肿瘤细胞来源,恶性肿瘤可以分为癌和肉瘤。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临床上癌与肉瘤之比大约为9:1。


      哪些因素会导致肿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专门针对中国人群,分析了中国癌症发病高危因素可分为五大类23种风险因素(详见下表)。只要防控好这23种致癌危险因素,中国有45.2%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身体发出的癌症预警信号有哪些?中国医学科学院根据我国的情况,提出下列十大症状,作为引起人们对肿瘤注意的警号。(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2)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颊粘膜、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者。(3)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俗称白带增多)。(4)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5)久治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带血。(6)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者。(7)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8)鼻塞、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9)黑痣突然增加或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10)无痛性尿血。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高危人群应定期做癌症筛查。癌症筛查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它可以让受检者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以便进行早期干预。要早期发现癌症,除了个人应重视身体的微小变化、及时就医外,定期做癌症筛查也是早发现癌症的重要途径。因此,适龄人群或某些癌症高危人群应主动进行防癌筛查。专家表示,做癌症筛查前,大家有必要了解常见癌种及其高危人群,并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初步选择筛查项目。了解诊断癌症的检查手段,高危人群定期接受癌症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进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癌症的发病与个人的饮食、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减少高危因素的暴露,可以减少1/3以上新发癌症。因此,我们都应该学会主动截断致癌的危险因素,及早改变生活方式,及早科学防范降低患癌风险。


文字来源|药学部 梁少聪


上一条:【肿瘤防治宣传周(三)】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义诊正在进行中

下一条:广西科技大学一附院疫苗接种点4月18日——4月24日开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