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区长塘镇北岸村卫生所属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密型医联体——长塘卫生院的定点联系单位。邱秀珍是卫生所里驻守时间最长的村医——52年,在北岸村、在长塘卫生院都有一批熟悉她的“粉丝”,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为“邱医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邱秀珍今年75岁,1969年她的从医生涯揭开了序幕。“12月1日,我记得很清楚”,邱秀珍说,那一年她前往当时的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助产士以及妇产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从此踏上了她的学医的之路。


邱秀珍
在邱医生的年轻的时代,可以当医生绝对是百里挑一。“当时国家正在培养农村医生,被选上就送去人民医院、妇幼保健站学习,村支书觉得我踏实勤奋,就问我愿不愿去。”邱秀珍说,自己家里的桌子上压着一张挂历画,上面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这表达了她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敬仰,想不到自己也可以披上白衣去救死扶伤,那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医之路并不容易,邱秀珍从一个普通的助产学徒开始做起,医学知识晦涩难懂,处方全是拉丁文,这对于并非科班出身的邱秀珍来说,简直难于上青天。为考取从医资格证书,已经是多个孩子母亲的她,只能在深夜才就着昏黄的灯光下读书,厚厚的医书她翻得纸都已经透亮,操作流程她一遍一遍模拟和演练,最终她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把药名全部熟记在心,也可以看懂拉丁文的处方,经过5年的系统学习,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在1974年,邱秀珍考取了从医资格证书,随后,她又进行了系统的内科、外科和儿科的学习。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兰先生是北岸村七队村民,多年的胃溃疡一直是困扰他的一个难题。“邱医生很细心,一个疗程的中药差不多吃完了,她都记得提醒我去复诊”,兰先生说。“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是找她看病,哪怕是小儿半夜发烧,只要打电话叫一声‘邱医生’,她就会背着药箱过来”。邱医生已成了兰先生一家的“健康顾问”。


邱秀珍为北岸村的村民听诊及量血压
温女士是1987年嫁到北岸村的,她对邱秀珍最初的印象就是:农忙的时候,邱医生总是背着药箱到田间里头查看,担心村民中暑不能及时救治。让温女士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大半夜下起了暴雨,雷声轰鸣、闪电把天空照亮得像白天一样,就在这时,村里有孕妇阵痛发生,眼看就要生孩子了,很多大男人都不敢出门去接人送医院,只好找邱医生想办法。听到这个消息,邱秀珍立刻拿上一把伞、背着药箱就出门了。那个年代村里还没有通柏油路,大雨浇湿了黄土路,湿滑无比,邱秀珍孤独而又坚毅的身影在浓浓夜色中独行,向雷暴和闪电发出无声的“抗议”,最终那一夜,母婴平安,皆大欢喜。“邱医生就是这样,小孩打预防针、老人腿疼腰疼、妇女生孩子,只要是村里面人不舒服,无论白天晚上她都去。”温女士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北岸村卫生所,曾只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邱秀珍就在这方寸之地,年复一年,守护了全村十二个大队村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970年8月1日,邱秀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她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邱秀珍在老的卫生所前留影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她,仍每天义务到村卫生所里帮忙,“我每天还是来看看,看看有什么能帮一下。”邱秀珍说。她认为,虽然北岸村发展起来了,村村通了柏油路,开车出去就是大马路,村民要去大医院看病一点不难,但村里不能没有卫生所,老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还是就在家门口解决问题最快。
老一代的村医已然离去,新一代的村医还在成长。虽然邱秀珍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看到村医队伍青黄不接的时候,她毅然担起了坚守的责任。入党多年,从医多年,邱秀珍作为一名老党员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思想上保持纯洁性、在行动上保持先进性,在一个平凡的基层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一生。(宣传科 辜丽娜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