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冲锋在前,坚守百色抗疫一线,每天都发生着或辛苦、或难忘、或感动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妇科护士长、现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员郭红波的抗疫故事。
郭红波说,在大内科护长华锋凯的带领下,她和抗疫队员们去到的是平果市果化镇。第1天下午7点多才入住县城的酒店,忙着开会、培训、整理东西,差不多12点才休息。凌晨2点40分,电话就响了,接上级紧急通知需要所有人员立即起床待命。4点钟,队员们带好应急物资,驱车奔向抗疫最前线。
凌晨4点出发
换乘了三次交通工具,郭红波小组去到了当天核酸采集任务最重的一个屯。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屯人口较多,房屋呈“之”字形环山而建,且山势比较陡峭,因病因残等原因瘫痪卧床、需要入户采集核酸数量最多,更主要的是需要入户采集的24户人家分别住在挨着的两座山上。核酸采样小组的4名队员需留守村委为村里大部分人进行核酸采样,作为该小组组长的郭红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入户的重任。
郭红波(中间)和采样小组在村委合影
医护人员村委为村民们核酸采集
崎岖的山路,入户采样最大的困难
天已黑,继续爬山入户采样


入户采样
下午4点,一名当地的志愿者带着郭红波开始爬山入户采集。从头到脚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正常行走和呼吸都不太方便,更何况还要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难度可想而知。寒风夹杂着冰雨,山路崎岖泥泞,才走了几户人家就已经汗流浃背,全身上下黏糊糊的,防护面屏和N95口罩里的水不停往下流,天没黑都看不清路,郭红波只能从面屏下的缝隙分辨山路的高低。穿过猪圈和羊棚,爬上湿滑的木头台阶,防护鞋套坏了3双,鞋子不知什么时候都进水湿透了。年近半百的郭红波体力严重不支,几次憋得要窒息,不得已摘下面屏呼吸调整几分钟后又接着干,入户、扫码登记、手消、核酸采样……工作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
4个钟头,郭红波终于爬完了两座山,相当于负重爬了3次马鞍山,晚上8点钟左右顺利完成了山上全部24户人家的核酸采样任务。“我自己都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有点酸痛之外,心里却感觉特别的踏实。”郭红波回忆到。她说,看到热情朴实的村民们她就觉得很有动力,听到村民们不停地说“谢谢”她就觉得很感动。
正是一位位像郭红波这样的白衣天使们,默默地战斗在抗疫一线,筑牢了抗疫屏障。寒冬过后,必将春暖花开,向所有参与抗疫的医务人员们致敬!(文字来源/宣传科 胡萍 图片来源/当地志愿者 视频来源/抗疫队员 王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