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 日是第69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5届“中国麻风节”。今年活动的主题为“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
说起麻风病,大部分人只知道是非常“可怕”的疾病,基本都会谈“风”色变,甚至望“风”而逃,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疾病,都对它不甚了解,仿佛又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疾病,那么到底麻风病是什么呢?
一、麻风病是什么样的疾病?麻风病(又称汉森氏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又称汉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曾经与结核、梅毒并称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麻风病目前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

图为麻风病患者被遗弃(源于网络)
麻风病在我国的流行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过去麻风病流行也很严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明显下降,流行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我国的麻风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湘、藏等地区。目前,每年新发病例仍有近2千。

图为现代麻风患者(源于网络)
二、麻风病的传染性很厉害吗?麻风分枝杆菌于1873年由挪威学者汉森发现。麻风杆菌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强的病原体,离体后虽然仍能存活一段时间,但一般煮沸20-30分钟或高压蒸汽灭菌15-20分完全可以杀死麻风菌。夏天阳光照射2-3小时繁殖能力完全丧失,紫外线照射30分钟活力完全丧失。常用的酒精、碘酒以及紫外线等均可以很好的将其杀死。因此其传染性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麻风分枝杆菌
三、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人类是麻风杆菌的唯一天然宿主。因此传播是以人传人的形式发生。麻风病患者是麻风病的唯一传染源,目前公认,多菌型麻风患者(瘤型、界线类)是主要传染源。
带菌者咳嗽或者喷嚏时的飞沫或者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重要的主要传播方式,其皮损如有破溃,亦可排出大量具有活力的麻风杆菌。完整的病损皮肤是否向外排菌尚无定论。少菌型麻风(结核样型、未定类)患者传染性很小或无传染性。
健康人由于接触传染性麻风患者的衣物、生活用品或者生产工具而至麻风杆菌传播的可能性很小。麻风病既不胎传,也不遗传。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病型取决于被感染者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四、麻风病的表现有哪些?大多数学者认为麻风的潜伏期一般为2-5年,长者可以超过10年。麻风最常见的早期损害为皮肤上有一块麻木区或可见的皮肤损害,皮损的外观、形态、大小与其他皮肤病差异不大,无特异性。其最大差异是不管何种麻风皮损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和闭汗。少数病人表现为神经痛。

皮肤损害(斑疹)

狮面(深部弥漫性浸润)
周围神经损害是麻风的一种主要表现,几乎所有麻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粗大、疼痛、局部麻木、闭汗、肌肉萎缩以及神经血管的营养和功能受累。

桡神经损害(垂腕)

尺神经损害(爪形指)
五、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怎么办?如果怀疑自己的症状像麻风,要及早到当地的皮防站(所)、疾控中心或者综合医院的皮肤科门诊就诊,在我国,麻风病治疗是免费的,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
六、麻风病怎样防治?

虽然目前还没有真正的麻风疫苗(特别提醒哦,现在小朋友打的“麻风疫苗”可不是麻风病的疫苗,而是麻疹和风疹的疫苗哦),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早发现、早处理来杜绝疾病的发展。
现在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已经非常明确,麻风病人是可以治愈的。经过正规治疗的麻风病人无传染性,病人可由医生指导在家进行治疗,可以在家服药,边治疗、边工作、边学习,已无必要像过去那样进行人身隔离。
七、早期发现麻风的十大线索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2.红斑白班,麻木闭汗;7.四肢筋痛,疼痛难忍;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8.足底溃疡,久治不愈;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5.眉毛脱落,面如酒醉;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文字来源:皮肤科 聂友源
部分图文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