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3月4日下午17:30至18:30,开展了一场高规格、全流程的脑卒中救治联合演练。此次演练由黄进瑜副院长担任总指挥,医务部谢正德副部长主持,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CT室等六大核心科室协同参与,通过模拟真实病例救治场景,检验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的实战能力。


以练备战 筑牢救治体系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救治时间窗短、多学科协作要求高。在演练开始前,副院长黄进瑜给大家进行了动员讲话。她强调:“卒中中心建设是三级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此次演练不仅是对现有救治体系的检验,更是对‘时间就是大脑’理念的实践。”
本次演练以“突发言语含糊、右侧肢体无力麻木2.5小时”的53岁男性患者为背景,全程模拟从院前接诊到院内多科室联动的救治流程。演练涵盖院前急救、信息预警、院内多学科会诊、影像学检查、静脉溶栓、急诊介入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实战化操作,优化救治流程、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多学科协同 全流程实战
演练中,急诊科迅速响应,由学生模拟的“患者”和“家属”被快速接入急诊室。接到预警信息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卒中诊疗团队快速响应参与多学科联合救治;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同步完成生命体征监测、病史采集和NIHSS评分,急诊科护士根据医师指令完成心电图、抽血等检查。检验科关小勇团队快速反馈实验室结果;CT室苏江主任团队第一时间完成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






在“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情况下,神经内科溶栓团队在病房紧急有序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观察溶栓效果时,发现患者症状加重,有桥接介入取栓指征,立即启动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一键启动导管室、麻醉科;在演练过程中,临时改变演练脚本,模拟导管室长时间被占用;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根据突发情况启动导管室被占用预案,与患者家属沟通处置方案,将患者转至外院紧急进行介入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演练全程通过时间节点表记录各环节耗时,医务部梁泽锐全程跟踪并汇总存在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科技赋能 精准高效
此次演练充分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病历、影像数据及检验结果的实时共享。CT室采用高端影像设备,2分钟内完成扫描并传输图像至卒中中心工作群;导管室通过模拟血管内取栓操作,展现介入团队的技术实力。技术指导急诊科韦建革主任表示:“精准的影像判断和快速的决策是卒中救治的核心,本次演练验证了医院在多模态影像支持下的高效救治能力。”








以评促改 持续优化
演练结束后,医务部组织参演及观摩人员召开总结会,点评专家韦建革主任、护理部农宝兰副主任针对本次演练情况进行点评。专家指出,本次演练流程总体顺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运行通畅,时间节点把控到位;但部分环节如诊疗团队间的沟通、配合还需进一步磨合;医患间沟通内容还有优化空间,诊疗团队整体精神状态还不够饱满。医务部将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并纳入卒中中心常态化管理。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始终将脑卒中防治列为重点工作。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医院应急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标志着卒中中心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强化人才培养、引入先进技术,力争通过国家三级卒中中心认证,为桂中地区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宣传科 辜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