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封患者的来信:感谢对生命的坚守与不放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19浏览:

  2025年3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塘卫生院院长潘彩连收到了一封患者的来信,来信人是武宣县一名中学教师,她的父亲因为脑部血肿和脑萎缩导致病情危重转入我院治疗,后被我院医务人员从死神手中挽救了生命。潘彩连副主任医师曾在武宣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这是其挂职期间就与患者家属结下的一段友谊,因此,当患者家属遇到困难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让我们一起从患者充满感情的信中,感受这段医患佳话:

  2025年1月下旬,我的父亲开始频繁头痛。起初,家人带他到乡镇医院就诊,但几次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我们多次劝他到县城医院进一步检查,但他总是推脱,自行服用退热散和降压药,时而感觉稍有好转,时而又抱怨头痛加剧。直到2月11日,在家人的坚持下,父亲终于同意前往县城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脑部血肿和脑萎缩。病情危重,医生迅速将他转入重症科治疗。

  父亲已86岁高龄,长期患有高血压 ,平日喜欢小酌。医生推测,脑部血肿极可能是饮酒后摔跤所致。鉴于病情,医生建议进行脑部引流手术,但由于父亲年事已高,且伴有多种合并症,手术风险极大。经过慎重考虑,家人决定先在县城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在重症科住了三天后,父亲病情似乎趋于稳定,神志清晰,能吃能睡,第四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然而,治疗的第七天(2月17日),父亲病情突然恶化,高烧不退,意识模糊。家人心急如焚,紧急商议后,考虑到县级医院条件有限,决定将他转送至更高级别的医院抢救。我立即联系了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潘彩连医师(她曾在我们县城医院对口支援),详细告知父亲病情,询问是否有救治可能。她坚定地告诉我:“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和ICU的业务能力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可以把老人家送过来,我们会尽力救治。”在她的帮助下,急诊科迅速响应,派出救护车和急救人员赶往县城医院接诊。

  看着父亲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复杂至极。我只能反复叮嘱医生一定要尽力抢救,医生们郑重回应:“一定会的。”下午3点24分,救护车呼啸而去,我的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在家里的微信群中,我无奈地写道:“父亲的病情很不乐观。”

我父亲刚入院时在重症医学科抢救

刚入院时父亲病情不容乐观

  当天,小弟陪同父亲乘坐救护车,侄子则开车紧随其后。抵达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立即展开紧张抢救。当晚,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下,神经外科的李松年主任、池超超副主任和周元鼓医师联手为父亲进行了脑部血肿引流手术。手术风险极高,但医生们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置管,顺利完成手术。晚上8点05分,弟弟在群里发来消息:“手术完成了,我们在知情告知书上签字了。”

  晚上8点40分,弟弟从ICU病房探视后带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父亲已经醒过来,眼睛也睁开了,说话清晰了许多,只是暂时还认不出人。大家放心吧。”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父亲得救了!这真是一次奇迹般的求医之旅。回想起在县城医院等待救护车时,我曾叮嘱侄子:“如果爷爷到了柳州医院三天内神志仍不清醒,就立刻带他回家。”侄子当时问:“只等三天吗?不要等五天吗?”我回答:“不用等五天。”然而,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们仅用了三个小时,就将父亲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这样的医术,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天上午,潘彩连医师去看望父亲,发来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父亲正用普通话与医生清晰交流。看到父亲语音清晰、吐字准确,我激动得泪眼模糊。这泪水,是感激,是欣慰,更是对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团队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深深敬意。

  父亲在ICU住了三天后,于2月20日下午转入普通病房。家人们终于可以每天陪在他身边。尽管父亲的大脑功能基本恢复,但由于长期卧床,他的身体仍非常虚弱,只能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这期间,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对他进行了精心治疗,护士们则每天为他捶背化痰、处理压疮,并带着他在走廊里练习走路。这些感人的画面,让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激。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们仅用了三个小时,就将父亲从死神手中拉回来。转入普通病房后神经外科的护士们每天为他捶背化痰、处理压疮

  2月22日下午1点26分,父亲在两位家人的搀扶下,终于能够下床缓缓挪步。到了3点47分,他只需一人搀扶,另一只手扶着床栏,也能慢慢移步。晚上6点29分,父亲一只手扶着床栏,另一只手搭在弟弟的肩膀上,竟然能够独立行走了。虽然走的距离不长,但他的进步速度令人惊叹,几乎可以用小时来计算。父亲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康复,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院回家。他晚上都不愿睡觉,总想着下床练习走路,经常问侄子:“天亮了吗?这天怎么还不亮呢?”

  2月23日晚上,父亲已经能够独自扶着床栏行走。隔壁床来了一位新病友,他还主动走过去和对方聊起了家常。到了2月24日,父亲已经能够走出病房,在走廊里活动。但由于走路过多,他的小腿出现了浮肿。医生叮嘱他不能过度活动,必须每隔四小时走一次,父亲这才老老实实地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休息。

  在住院的这段时间里,父亲得到了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正是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父亲才能在短短10天内重新站起来,并逐步恢复行走能力。此前,我一度担心父亲因长期卧床而患上压疮,但在护士们的细心护理下,这一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短短10天我的父亲已经能够站起来

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进行治疗和护理下,我的父亲康复出院,我们家属深刻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温暖与力量

  3月4日,父亲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要特别感谢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团队,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尤其是神经外科的李松年主任、池超超副主任、周元鼓医师以及全体医护人员。你们的专业与坚守,给了父亲第二次生命。同时,我也要感谢潘彩连医师自始至终的关照与付出。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命永不放弃”的崇高信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温暖与力量。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专业、耐心和爱心,为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与光明。父亲的重生,不仅是医学的奇迹,更是人性光辉的体现。在此,我再次向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你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患者家属

                 2025年3月4日


上一条:“学习雷锋 捐献热血”|25900ml生命之礼!我院2025热血行动圆满收官

下一条:心脉相连·生命守护—“心脉益行”主动脉疾病贫困患者救济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