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学教育】写在教师节(下):桃李芬芳满天下 退而不休续华章

作者:胡萍 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了“躬耕教坛 弘扬教育家精神——庆祝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慰问活动暨教师座谈会”,与其他专业不同,医学教师既是医师又是教师,他们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这一次座谈会上,三位退而不休的老教师讲述了从医从教的心得,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那一股股对于医学教育事业和育人初心的热爱与坚守。

(一)韦建革:杏坛耕耘四十载,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作为医院的急救技术诊疗首席专家,无论是医术、医德,还是教学水平、师德师风,说起韦建革主任医师大家都是竖起“大拇指”的,他成为了年轻医生、年轻医学生们的“榜样”。

  从医从教40载,他时刻牢记“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的教诲,医术达不到神仙般的高明就不能做医生,德行达不到佛祖那样高尚的就不能做医生,作为一名行医之人,需要同时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他的学生在记录实习心得中这样写“韦建革老师言传身教,将责任心和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细微到弯腰为患者拾起拖鞋、温暖到一边推平车还一边关心病人感受……”他自己是这样做的,潜移默化的也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们。

  为了打造急诊精英团队,韦建革近十年如一日,不管工作再怎么忙,都坚持在每日晨间做学术交班。“如何准确预判哪些病人可能会死亡?”、“腹痛与休克的相关性?”、“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的重要性”……他会结合近期甚至是头一天的急救病例,及时跟大家分享急救的每一个环节,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和相应的医疗制度落实情况,甚至患方的心理变化及人文关怀等,这样接地气又实战性很强的教导,让团队里的年轻医生和医学实习生们迅速成长、受益匪浅。“开一个交班会,感觉课本上的知识都复习了一遍,很实用。”一个住培学员说。"每天急诊科的学术交班即时病例讨论,韦主任总能帮我们补缺基础知识的不足也让我们快速找到工作的捷径,每天都在进步之中"。从外单位规培毕业入职急诊科的小宁感慨。

  如今已经退休的韦建革选择返聘 ,继续奋战在急救和教学一线。

(二)梁新梅:一呼一吸之间  30余年温柔守护


  呼吸虽然稀松平常,但却是生命的保证。30多年来,我院慢性气道炎性疾病、肺结节诊疗首席专家梁新梅主任医师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用精湛艺术守护者患者的一呼一吸,并像一盏明灯指引学生的前路,点燃医学的人文之光。

  平时的坐诊和查房中,她经常从天气变化到最近吃了什么、去过什么地方,再到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实际上她对患者的诊治已经开始了。内科比较考验医生的诊疗思维和临床经验,尤其呼吸内科的很多病症都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那到底是什么病因,就需要丰富的经验来查找“蛛丝马迹”了。这也正是作为一名老师,她要一点一点、仔细地传授给学生的。

  曾经有一个发热、呼吸困难1周药治疗未见好转的病人转到我院找到了梁新梅,她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浏览和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她脑子里迅速关联疾病的原因,猜测可能是患者到山上喂野鸡时撒饲料吸入了一些东西导致过敏,诊断为过敏性肺炎。病人用了两三天激素药后,呼吸困难好转,体温正常,血氧度也好了,痊愈出院。梁新梅一边带着学生查房,一边耐心给学生解读 CT 片子,“你们要把病史问仔细,举一反三,把接触过的病例尽可能装进自己的数据库里。”

  梁新梅面对患者温暖如家人;面对年轻医生搞不定的医患沟通时,也会温和安抚、耐心化解;教学带教时也会放缓语速,把每个细节都讲透,就怕学生的基础功不够扎实。科室的年轻医生说“梁老师在科室,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疑难杂症有了她都能迎刃而解。”

  如今退休返聘的梁新梅依旧忙碌着,根据患者的新情况、医学的新发展不断自我“充电”;出门诊、查房、带教,倾囊相授带着年轻医者稳步向前。

(三)林兵: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你这个是小问题的,控制好血压就行了,不用担心。”林兵正在门诊坐诊,送走病人之后,他转头叮嘱身边的实习医生:“你学会了吗?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记。”趁着看病人的空隙,他见缝插针的帮学生梳理好了病例思路,想让学生尽快吃透专业、跟上临床节奏。

  林老师从柳州卫校到柳州医专再到广西科技大学,从医从教41年,教授的是内科学和诊断学。由于教师和医生两份工作连轴转真是让他忙到脚不粘地。他说印象最深的有一次他在病房和教学连续工作了24(小时)X3(天),一线、二线不停倒班。走上讲台的时候他感觉头昏有点站不稳,学生们也关心他的身体让他先休息,但是他坚持上完了那一堂课,生怕耽误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前些天师生聚会,有一位三十多年不见的学生挽着林兵的胳膊说“老师,当年您教我们画的心脏解剖图我仍然能画出来,遇上不好理解的心血管疾病病也会照着您当年教我们画的图来推导出相关的疾病”。那时候教学条件不好,书本上心脏解剖图多为黑白色的简略图,也碍于印刷技术不够清楚,为了能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心脏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绘画经验的林兵老师苦练了很长时间,用黄色、蓝色、红色和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一边讲解一边画出心脏的解剖图,要求学生学会画图,并用图讲述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望着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林兵老师的心里很是欣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代一代的学生也成为了医生,也成为了别人的“医者”、“师者”,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宣传科 胡萍)


上一条:【好消息】“中国好医生”、耳鼻喉专家罗志宏教授将到我院开展鼾症健康公益活动

下一条:【世界物理治疗师日】致敬功能康复的物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