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培学员成长的摇篮

作者:卢燕燕、韦建革 发布时间:2024-06-12浏览:

  我是卢燕燕,作为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级全科住培学员,急诊科是我最后轮转的科室。

  急诊的病人复杂、多样化,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病人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急诊抢救室是急诊科的核心,抢救室的工作也相当地艰巨。在抢救室工作需要有相当强的抢救能力和技巧。无论在出诊现场、救护车上还是抢救室,他们总是显得自信从容,吸氧、动静脉采血、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心脏按压、深静脉穿刺等等,整个过程团队配合很默契,这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初来的一个月,我参加了多次抢救,把我这个小白看得心惊肉跳,但危重、复杂的险情在老师们手中几分钟就解决了。尤其是韦建革主任对我们年轻的医生言身传教,让我深受感动。

  每天早上韦主任都会组织科室进行40分钟到1小时的学术交班,是同学们最期待又最害怕的时刻,因为韦主任总会提问题,还会用仅工作不到一年的护士妹妹来刺激我们住培学员,这些护士老师常年得到熏陶,自然更胜一酬,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把住培医师比下去了,这促使我们用功再用功,学习再学习。在交班过程中,韦主任会把各种典型病例的处置过程全面梳理,包括流程是否正确,有哪些知识点,用什么绝招,“八大生命征”、“八字方针”、“急救法则”等等是话不离口,天天都有新意,天天都是经典。通过与科室医、护老师们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学习到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对于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技能非常有帮助。而且交班过程不仅是医学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支持和团队建设的重要形式。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急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交班,培养了我们的临床思维,也提高了团队的急救能力。

  急诊科的住培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收获满满,除开现场急救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也是常见的教学方法。韦建革主任组织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通过病例讨论,我学会了观察和分析,包括如何准确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通过反复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学员对疾病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的临床实践。

  印象最深刻的是5月最后一天的班里,我出诊到胜利小区,接病人回来的路上与护士梁琪琪给心脏骤停的老人一直按压,一到抢救室,韦主任就带领大家施救,他果断、快速的发出口头医嘱,在场的老师们有条不紊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药物推入等,大家的心揪在一起,直到看到心电图由直线开始有了变化,病人又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大家在那一刻由衷地高兴。

  急诊科的环境复杂多变,患者的伤病情况各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紧急情况,护士老师们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操作极其利索,能从容不迫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我清楚记得,五一小长假期间,急诊科危重患者多,120值班的护士长韦秀慧马上接单查看,“摔伤昏迷!快点出车!”6分钟后他们就来到现场,经验丰富的韦护士长查看了环境并评估,立即采取措施,同时向急诊科进行预警,做好进一步急救准备,令我深感佩服。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急救本领更是收获了自信,使我更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相比刚入科的忐忑不安和畏畏缩缩,经过2个月的磨练我也变得从容、自信和冷静,沟通技巧也大大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的学习经历,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文急诊住培学员 卢燕燕 图韦建革)






                               



上一条:扬帆起航 再攀新高——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2024年住培学员结业典礼

下一条:紧密联系,同质管理——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入住培协同单位和基层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