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科室动态】肾内科引入中医治疗肾病并发症

作者:李小惠 韦美菊 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

  随着的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全球CKD的发病率约为8.2%,并且由于对CKD的认知不足、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相当一部分CKD患者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function,ESRD),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尿毒症。目前,慢性肾脏病以西医治疗为主,但是一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仍有顽固的失眠、食欲不振、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等不适。为了进一步提高肾病治疗的舒适度和精准度,我院肾内科为肾病患者开展中医外治,特别引进中医学硕士刘小瑶医师专门开展此项治疗,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适症状。

  中医外治是利用中医理论,包括但不限于针灸、拔罐、艾灸、敷药、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推拿的方法,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或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邪扶正的效果。

  中医外治坚持“整体观念”,不仅针对局部症状,同时也关注全身的平衡与和谐。此外,外治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与内服药物相比,中医外治法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特别适合终末期肾病患者。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中医症型

  肾阴虚:表现为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表现为畏寒、手足冰凉、乏力、水肿、尿少等,舌淡胖,脉沉细。

  脾肾阳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水肿等,舌淡,脉沉弱。

  肝肾阴虚: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烦躁易怒、失眠等,舌红,脉细数。

  湿热内蕴:表现为小便短赤、小便淋漓、腹部胀痛、恶心等,舌苔黄腻,脉滑数。

肾内科开展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涵盖多种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药物敷贴等,能够根据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辩证施治。

  例如:穴位敷贴:通过将具有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烂、手足不温、咳喘等症。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温阳散寒、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腰痛、乏力等症状。

  拔罐:可以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背部和腹部,有助于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针灸:可以用于缓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腰痛、水肿等症状。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肾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特定穴位,可以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减轻症状。这种方法适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不良、乏力、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

  经过中医外治的患者纷纷表示胃口好了、睡得香了、没有这么困了。

  肾内科是专门诊疗肾脏疾病的临床科室,主要诊治各种急慢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损伤疾病等。常见的肾脏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膜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


咨询方式:肾内科病房:0772-2699153

血液净化室:0772-2699156


(图文来源/内科第六党支部  李小惠 韦美菊)


上一条:心脏康复——不止是锻炼 而是健康综合治疗管理

下一条: “三伏天”邀你赴一场关于健康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