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已然过去,这一年,我们的党和国家经历了非凡的一年,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图景。2024年,全体一附院人亦经历了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以踏石留印的勇毅一举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三周期评审,再续“三甲”资质,更是以“三甲”评审为契机,实现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突破,为医学教育和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站式心脑血管介入诊疗术


12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国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授牌仪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授牌,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为全国第一批、广西第一家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标志着医院在促进“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转化上再上新台阶。
2023年起心血管内科联合神经内科开展一站式心脑血管介入诊疗,传统的心脑联合造影从股动脉路径进行,患者卧床24小时,痛苦较大,我院开展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及冠脉造影检查,创伤小、恢复快。首先由心内科医师实施远端桡动脉穿刺,并完成冠脉造影术,再由神经内科医师经同一路入行全脑血管造影。整个介入手术过程仅耗时一个小时左右,患者清醒,无任何痛苦,术后患者只在手部虎口处有一个小小的穿刺点,无任何不适,术后当天便可正常活动,真正体现了一站式服务、微创、快速、安全、准确的救治理念。
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器

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法当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传统的心脏起搏系统是由心脏起搏器和心脏起搏电极组成的,将心脏起搏电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送达到右心房和右心室,固定到位之后再连接心脏起搏器并包埋于患者胸前的囊袋内。然而在临床中有一些患者,或因疾病影响,如严重肾衰竭,严重糖尿病等,或因手术因素,如静脉结构异常、穿刺失败、术后严重感染等问题,无法进行传统的心脏起搏系统植入治疗。
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系统体积只有1cc,重1.75g,仅为传统起搏器10%的大小。该产品可以突破以上的技术限制,它不需要经静脉的电极导线,不需要制作囊袋,通过导管以最小化侵入性损伤的方式,通过下腔静脉建立通路,利用传送系统直接进入右心室,将起搏器直接固定在心室间隔处,实现心脏起搏,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一般术后当天下床,2天出院,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器械植入的异物感,大大提高生活品质。
截止2024年7月,我院已完成近30台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居广西前列。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植入年龄是95岁,是目前桂中桂北地区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年龄最大的患者,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减轻了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
神经介入诊疗技术


我院率先在桂中地区开展神经内科介入技术,为脑梗患者实现血管再通。神经内科可独立开展介入手术包括:脑血管造影术、脑梗死的介入溶栓、取栓及血栓抽吸术、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三年来动静脉溶栓率、支架取栓、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术检查逐年增长。为柳州市溶栓地图A级资质单位,中国卒中学会授予“综合卒中中心”。2023年来响应我院泛血管中心管理理念,与心血管内科合作开展脑心血管联合造影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一次手术,可以同时了解脑血管及心血管病变情况,真正体现了一站式服务、微创、快速、安全、准确的救治理念。
我院卒中中心与10余家医联体单位签订卒中中心联盟,建立完善的卒中绿色通道。定期到医联体单位开展卒中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医院识别、规范诊治脑血管疾病。并深入社区、机关、养老院开展脑卒中知识宣传活动,提升群众脑血管病防治知识水平。
颅内动脉瘤实闭术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

颅内复杂动脉瘤包括大型、巨大型、宽颈、梭形、夹层动脉瘤等,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颅内密网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流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最终在支架表面和动脉瘤颈处形成新生内皮细胞,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治愈,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载瘤动脉的重建并降低了动脉瘤复发再通的风险。血流导向装置为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理念,治疗重点经历了“瘤内-瘤颈-载瘤动脉”的转变。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治愈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良好方法。我院至2023年独立完成多例高难度复杂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