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聚焦全周期全人群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此次活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贯彻癌症三级预防原则,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遏制癌症危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肺癌防治”的相关知识。
关于肺癌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排名第一位的肿瘤死因。2020年,我国新增各类肿瘤疾病患者452万,其中肺癌患者82万,约占1/5,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发病总数、死亡率等等数据均高于女性,肺癌发病率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1位,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被称作“全球第一大癌”,所以说防癌治癌任务的重中之重,就在于肺癌。

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一、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病因首要危险因素。如今在整个医学界,甚至在关注健康的百姓中,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烟草燃烧过程中可释放出6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砷、苯及亚硝胺等,与肺癌的发生关系切。
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食道癌高4~10倍,血癌危险性增加1.78倍。
(1)30%的癌症可归究于吸烟,特别是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还可致膀胱癌、胰腺癌和肾癌。最致命的是肺癌和胰腺癌。
(2)如果每日吸烟25支以上,12%的人会发生肺癌。
(3)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孩童,其患肺癌的几率要比常人高出6倍。
(4)吸烟指数(吸烟年数×平均每天吸烟支数)超过400是一个危险信号。如一位小伙子,15岁开始吸烟,每天吸一包,到不了35~40岁,可能就会得肺癌。

二、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工业的废气如果处理不当,可污染厂矿内外的环境和大气。
三、室内氡污染:氡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它是铀、镭经衰变而成的产物。
四、生活方式:包括熬夜、酗酒、精神压力大等都被证实跟癌症诱发有关,特别是吸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有人做过统计,吸烟者得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16-30倍。

五、遗传因素:肺癌其实跟基因遗传有很大关系,很多患者其实是有肺癌家族史,一个家族如果有人患有肺癌,那么其他人也需要警惕。
六、肺癌的其它危险因素:肺部既往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但比起上述四方面因素,既往疾病史所发生的作用是较小的。某肺癌高发区居民血内硒的含量偏低。国内外研究证明,一定量的硒对于癌症有抑制与预防作用。

我院心胸外科主任黄小龙表示:肺癌预防胜于治疗,肺癌可以早筛、早诊、早治。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肺癌呢?
一、戒烟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而戒烟能够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并且烟戒得越早,肺癌发生率降低的就越明显。 所以不论您吸烟已有多少年,不论您是否患了肺癌,不论您年龄多大,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尽快戒烟,远离烟草伤害,远离肺癌。

二、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保持厨房通风,点火同时打开油烟机或排风扇,烹调时选择合适的油类并使用油烟机,起居室和卧室要与厨房分开,避免油烟进入其他居室。从事特殊职业者戴防护面罩以预防有害气体吸入等。

三、科学饮食
研究证实,多吃各种绿叶蔬菜和番茄对预防肺癌有明显作用。蔬菜中的黄体素、番茄红色素和吲哚,以及其他成分有抗癌作用。尤其多食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微量元素硒等食品,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而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和饮酒则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能挑食更不能无节制饮食,容易增加人体器官的无规律性。体育锻炼可增加肺活量,增强免疫力。研究证实,那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罹患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低很多。每天进行一次20分钟的体育锻炼,就能让人精神焕发,免疫力增强,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率。保持心情愉快,不生闷气,遇到烦心事时多和朋友交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五、 定期体检
抽血、超声、体格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癌症的初筛。对于年龄大于40岁,有20年以上吸烟史且每天吸烟20支的人群,或有肿瘤(或肺癌)家族史及既往肺部疾病史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或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一次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心胸乳腺外科:石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