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将于2023年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本次宣传周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聚焦全周期全人群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肿瘤有效防控关系我国全民健康的实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恶性肿瘤—胃癌。
关于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报告显示60%的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就地理位置面言,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为高发区。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男性和女性胃癌发病率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5位;病死率分别居第3位和第2位: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

胃癌的好发因素
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WHO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2.环境和饮食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3.遗传因素:10%的胃癌病人有家族史,具有胃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少数胃癌属“遗传性。胃癌综合征”或“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浸润型胃癌的家族发病倾向更显著,提示该型胃癌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
4.癌前病变:或称胃癌前情况(premalignant conditions),分为癌前疾病(即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disease)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前者是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后者是指较易转变为癌的病理学变化,主要指异型增生。

胃癌会有什么表现?
80%的早期胃癌无症状,部分病人可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体重减轻(约60%)和上腹痛(50%),另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并发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继之出现贫血。胃癌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疸和(或)发热;腹膜播散者常见腹腔积液;极少数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1.降低食盐摄入,少吃腌制、烟熏、油煎食物及红肉、经加工肉类,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2.吃饭不要太快,应细嚼慢咽。

3.戒烟限酒。

4.重视胃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和胃肠上皮化生等胃部疾病,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

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及时治疗。
6.胃癌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和筛查。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
(文字来源/肿瘤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