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涨知识】使用中药(中成药)除了忌辛辣外,还有这些禁忌不可不知

作者: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1-08-27浏览:


中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类药、动物类药、矿物类药等。很多人认为中药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但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乱用和误用,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近年来中药不良事件频发,比如中药引起的肾损伤、肝损伤及过敏反应等等……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中成药分内服,外用和注射三种。内服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为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主要适用于脏腑气血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疾患。内服中成药一般在中药材的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外用中成药常用的剂型有膏贴剂、搽剂、栓剂、滴鼻剂、滴眼剂、气雾剂等,主要适用于疮疡、外伤、皮肤及五官科的多种疾患。外用中成药中相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时应慎重,以防中毒。中药注射有皮内,皮下,肌内,静脉,穴位注射之分,一般由医护人员按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以免出现医疗事故。

   1.中药用药禁忌有哪几个方面?

一般来说,大家熟知的服用中药过程需禁忌的事项有:期间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生冷性的食物等。此属服用中药期间一般性的禁忌,为了保障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其实还有许多需要注意事项。那么,中药都有哪些用药禁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症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2.配伍禁忌包括什么?

配伍禁忌主要是指两种中药配伍不当使用时会导致毒副作用增加或药效降低。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叫做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中国药典》明确标明“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品不宜同用, 均属配伍禁忌, 原则上不可同用, 以避免导致可能的毒性反应或药效拮抗。

十八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及其炮制品) 反半夏、瓜蒌(包括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贝母(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苦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 (芒硝) ,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二丑、黑丑、白丑), 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值得注意的是,十九畏与“七情”中“相畏”的涵义并不相同。

常用含“十八反”的中成药品种

相反药

中成药

相反药

中成药

乌头

小金丸、复方夏天无片、祛风止痛胶囊、虎力散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治伤胶囊、伤科灵喷雾剂、复方南星止痛膏

半夏

眩晕宁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尿毒清颗粒复方鲜竹沥液

瓜蒌

消乳散结胶囊

贝母

金嗓散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小儿宝泰康颗粒、金振口服液

甘草

黄氏响声丸、五淋化石丸、眩晕宁片、牛黄上清胶囊、益心康泰胶囊、芪参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升血小板胶囊、复方斑蝥胶囊、耳聋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儿童咳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伊血安颗粒、清宣止咳颗粒、香砂平胃颗粒、尿毒清颗粒、小儿宝泰康颗粒、通天口服液、金振口服液、急支糖浆

人参、丹参、苦参、玄参、沙参

芪参益气滴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金莲清热泡腾片、前列安通片、万通炎康片、脉络通胶囊、跌打生骨胶囊、仙灵骨葆胶囊、金嗓散结胶囊、金嗓开音胶囊、枣仁安神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芪参胶囊、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抗妇炎胶囊、百乐眠胶囊、尿毒清颗粒、消银颗粒、小儿宝泰康颗粒、益心舒颗粒、活力苏口服液、复方沙棘籽油栓、肤痔清软膏、川百止痒洗剂

细辛

散风通窍滴丸通天口服液、养血清脑颗粒、复方南星止痛膏、消肿止痛酊

芍药

定坤丹、前列安通片、癃清片、通心络胶囊、坤泰胶囊、清牛黄上清胶囊、金嗓开音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葆宫止血颗粒、消银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养血清脑颗粒、宣止咳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尿毒清颗粒、生血宝合剂、通天口服液

 

常用含“十九畏”的中成药品种

相畏药

中成药

三棱

复方斑蝥胶囊、回生口服液(醋炙)金嗓散结胶囊(醋炒)、伤科灵喷雾剂

人参

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胶囊、芪参胶囊、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颗粒

五灵脂

小金丸(醋炒)

丁香

复方南星止痛膏

肉桂

复方皂矾丸、复方南星止痛膏、骨通贴膏


3.证候禁忌中药有哪些

证候禁忌是指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 如四气五味, 升降沉浮等, 其作用各有专长。因此, 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一般中成药都有症候禁忌,除个别中药药性极为平和无症候禁忌外,症候禁忌是广泛存在的。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 又能宣肺平喘利尿, 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 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应禁止使用。

证候禁忌中药分类

辨证

证候

禁忌中药

病性辨证

阴阳虚损辨证

阴虚证

麻黄、桂枝、生姜、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辛夷、柴胡、升麻、谷精草、石膏、黄连、龙胆、油松节、防己、千年健、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槐花、川芎、骨碎补、半夏、芥子、旋覆花、桔梗、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肉苁蓉、锁阳、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核桃仁、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桑螵蛸、硫黄、蛇床子、大蒜、竹叶、萆薢、土茯苓

脾与胃病辨证

脾胃虚寒证

石膏、寒水石、芦根、鸭拓草、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败酱草、山豆根、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熊胆粉、绿豆、玄参、水牛角、青蒿、白薇、胡黄连、大黄、川楝子、芜荑、槐花、黄药子、礞石、磁石、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阿胶、天冬、龟甲、鳖甲、椿皮、羌活

脾虚证

知母、栀子、射干、生地黄、紫草、地骨皮、松子仁、滑石、冬葵子、鸡内金、槟榔、紫苏子、羚羊角、黄精、锁阳

血病辨证

血虚证

苍耳子、牡丹皮、银柴胡、威灵仙、蕲蛇、乌梢蛇、茵陈、骨碎补、防风、藁本

气血辨证

气虚证

牛蒡子、决明子、威灵仙、厚朴、莱菔子、槟榔、樟脑、细辛

 

4.妊娠禁忌用药有哪些?

妇女使用中成药在妊娠期时需格外谨慎,根据药物的功能主治,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禁用药妊娠期妇女严格禁止使用,主要包括辛热大毒、破血行气、滑利攻下、通经祛瘀等药物,可致畸胎、死胎、早产、流产等现象;慎用药是具有活血行气、辛热补益之类的药物,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尽量不使用的药物。

 

妊娠禁忌用药

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妊娠慎用药

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干姜、肉桂;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临床常用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孕妇用药禁忌一览表

项目

药品名称

 

孕妇禁用的中成药

妇科千金片、肾衰宁片、伤科接骨片、眩晕宁片、复方夏天无片、治伤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独一味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百乐眠胶囊、脉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康妇炎胶囊、花红胶囊、养血清脑颗粒、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鳖甲煎丸

 

孕妇忌用的中成药

 

 

龙血竭片、季德胜蛇药片、祛风止痛胶囊、血塞通胶囊、益心康泰胶囊、脉络通胶囊、苏黄止咳胶囊、黄葵胶囊、胃苏颗粒、元胡止痛滴丸

 

孕妇慎用的中成药

 

 

银杏叶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芪参胶囊、虎力散胶囊、牛黄上清胶囊、稳心颗粒、银杏叶滴丸、复方丹参滴丸、芪参益气滴丸、黄氏响声丸

 

5.饮食禁忌有什么含义?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 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服中药期间, 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与疾病相同性质的食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影响药效。饮食禁忌有5方面的含义,一是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二是食物性味与所吃中药有矛盾的,亦应忌食。

中药

中药

荆芥

鱼、虾、蟹、海鲜

使君子

天冬

鲤鱼

丹参、茯苓

醋及一起酸性食物

白术

桃、李子、大蒜

地黄、何首乌

葱、蒜、萝卜

土茯苓、威灵仙

蜂蜜

人参、党参

白萝卜、浓茶

鳖甲

苋菜

蜂蜜

生葱

薄荷

甘草、桔梗、乌梅、黄连

猪肉

 

再次,所吃食物对疾病有不良影响的,应注意忌


分类

热性病

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寒性病

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黄疸胁痛者

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胸痹患者

肥肉、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外感表证患者

油腻类食品

肝炎患者

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肾病水肿患者

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

痰湿患者

酸敛之品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疮疡、风疹、咳嗽、哮喘、皮肤病患者

鱼、虾、蟹等腥味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

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服药期间也不宜过分强调忌口, 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特点的不同而忌口春季多湿,忌寒湿之品;夏季多暑,忌食辛热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食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冷寒凉之物等

最后因每个人的体质类型不同也要注意忌口脾肾虚弱者忌生冷粘滑性食物脾胃虚弱者忌辛辣香燥食物阴虚火旺者忌辛热香燥食物壮热者忌肥肉及多糖、咸食湿重者忌腻油食物

 

 

 

(图文来源/药学部 梁少聪

上一条:​多措并举,逐步提升科研能力——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获自筹课题24项立项

下一条:【涨知识】口腔小知识之刷牙出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