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已如约而至,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结束了,此时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因此,在这夏秋相交之际,防暑降温仍不可怠慢,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类的食品,如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百合粥等。
1【茯苓荷叶粥】
材料:茯苓15克,淮山药30克,白术15克,砂仁5克,荷叶1张(或干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
做法:将茯苓、淮山药、白术、砂仁、荷叶洗净,加适量水,先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祛湿解暑。

2【麦冬菊花饮】
材料:麦冬30克,菊花15克,水适量。
做法:煎水代茶饮用。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加之酷暑难耐,更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此更助湿邪,损伤脾阳。因此,立秋后不仅要防暑降温,更要保养好脾胃,生冷瓜果、冰淇淋、冷饮等适量,并将手中的冰水放下,端起保温杯护好脾胃。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正式成立于2000年1月,拥有完整的医技护团队,设有营养门诊、肠内营养配制室等功能区域,宽敞干净的肠内营养配制室分为洗涮间、消毒间、配制间及分发区。临床营养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营养治疗服务,与多个临床科室开展定期联合查房,重点打造个性化(肠内)营养治疗(干预)方案。开展对重点患者的定期营养查房,及时追踪、评价营养治疗效果,持续改进和推进个性化营养方案。并对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及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各种肿瘤等慢性病的营养治疗也执行个体化方针,擅长危急重症、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及与营养相关疾病等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支持,老年人、孕产妇、青少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和社区居民的合理营养指导,肥胖患者进行科学的医学减重等专业技能。荣获“2020年全民营养周活动传播示范单位”的称号。(图文/钟洁 编辑/辜丽娜 审核/庞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