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一种糖被妖魔化到极致,就是果糖。那果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识别食物中果糖的含量呢?

我们平常常见的糖包括果糖、蔗糖、葡萄糖,三者的甜度比为7:4:3,果糖最甜,且血糖生成指数低。它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中,比如水果、蜂蜜等。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出现一种说法:因为水果中含有果糖,果糖伤肝,所以吃水果也会伤肝。这种以偏概全的结论是不切实际的。相反,很多研究表明:正常量的水果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水果200g—350g),不仅能预防脂肪肝,还有利于降低癌症、慢性病的风险。因为吃水果不等于直接摄入果糖。
世界卫生组织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指出,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1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天小于50g,最好小于25g。如果想要只吃水果摄入25g果糖,那么要吃很多水果。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水果推荐量200g—350g,不需要担心果糖超标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警惕各类加工食品中额外添加的果糖(果葡糖浆),如饼干、碳酸饮料、雪糕、奶茶等。平时在购买食品饮料的时候稍微留意配料表上是否含有【果葡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葡萄糖异构糖浆】,说明食品中添加了果糖了。

关于果糖的危害,科学家们还在进一步研究,既然已经发现存在危害身体的风险,那么我们就应当参考一些正规的书籍,推荐的建议,合理控制果糖的摄入,甚至蔗糖、葡萄糖等其他糖类。水果适量吃,但是那些含有大量果糖的加工食品,还是要切记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部分图片来源于丁香园) (文字来源/临床营养科 肖远松 黄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