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即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血栓脱落随血流漂移并堵塞肺部血管(即肺血栓栓塞症,PTE)这一组紧密关联的疾病。VTE是临床上一种严重且可能致命的血管疾病,VTE的隐匿性和潜在的灾难性后果使其成为医疗领域高度重视的“沉默杀手”。

一、血液为何“凝固”在血管里?
1.血流瘀滞(静脉淤滞):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为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聚集提供了时间和条件。常见原因:长期卧床(如术后、严重疾病)、肢体长时间固定不动(如长途飞行、乘车)、心力衰竭、静脉曲张、怀孕子宫压迫盆腔静脉等。
2.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壁(内皮)是天然的防凝屏障。一旦损伤,会暴露出内皮下组织,启动凝血级联反应。常见原因:手术(尤其是骨科、盆腔手术)、创伤(特别是下肢骨折)、静脉穿刺置管、化学刺激(如某些化疗药物)、炎症等。
3.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本身变得更容易凝结。遗传因素:如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等。获得性因素:癌症及其化疗、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怀孕及产褥期、严重感染、肾病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吸烟、肥胖等。
当这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存在并达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中的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而纤溶系统功能相对不足,最终导致血栓在深静脉内形成和增长。
二、为何要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
1.高发病率:VTE是全球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住院患者,特别是外科、内科重症、肿瘤、创伤患者,是VTE发生的极高危人群。全球每年确诊VTE病例超过1000万例。
2.高隐匿性(沉默性):DVT:约50%的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如腿痛、肿胀、发红、皮温升高)。即使有症状,也常被误认为是肌肉拉伤、扭伤或劳累所致。PE:症状(如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可能非常不特异,易与肺炎、心绞痛、心衰等混淆。小面积PE可能无症状,大面积PE可瞬间致命。
3.高致死率:PE是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大面积PE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导致死亡。未及时诊治的PE死亡率极高:未经抗凝治疗的有症状PE患者,死亡率高达25%-30%。即使接受治疗,高危PE的院内死亡率仍可超过15%。
4.高致残率与后遗症(血栓后综合征PTS):DVT造成的静脉瓣膜损伤和静脉回流障碍,可导致慢性下肢症状:如持续性肿胀、疼痛、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湿疹,严重者可出现难以愈合的静脉性溃疡(老烂腿),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5.高复发风险:VTE患者即使经过规范治疗,未来复发的风险仍显著高于普通人,尤其是存在持续危险因素(如活动性癌症、易栓症)的患者。

三、预见风险—医学检验可精准检测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是潜伏在血管中的“沉默杀手”,它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约30%的VTE患者存在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变异如抗凝蛋白缺陷、凝血因子异常等,导致抗凝药物疗效差异显著。通过基因检测评估VTE遗传风险,可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指导个体化抗凝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降低血栓复发风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VTE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在血栓防治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解析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的关联,为临床提供从“经验性抗凝”到“精准预防”的解决方案。

我院医学检验科现有检测技术: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检测、深静脉血栓之凝血因子风险评估检测、深静脉血栓之纤溶及代谢系统风险评估检测。工作日十二点检测,检测日当天下午四点发报告。详情可咨询医学检验科:0772-2699083。
文字来源/医学检验科 沈欣欣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