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物品摆放有序,指挥者指令清晰,团队配合高效默契有序,各项技能操作规范,完整地演绎了急救现场紧张抢救的画面。”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新对融水中医院急救团队完成心肺复苏团队演练后,在总结会上做出的点评......
2022年6月8-9日,受柳州市120 指挥中心委托,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陈新、谭连凤、谭苏妮共三名专家前往三江、融安、融水六家县级医疗机构,对上述单位开展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的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由韦建革主任所带领的急诊科团队近十年来对5分钟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高达50%,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急诊科设计的院内外多人组合的心肺复苏急救流程符合临床实际,依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突出了医护的默契配合,做到基础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无缝链接。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复苏成功并成活出院的心脏骤停患者8-10例。
作为广西科技大学直属附属教学医院,急诊科团队意识到县乡医疗机构急救能力的提升可以造福更多的百姓,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因此,自2009年以来,韦建革主任带领急诊团队通过多种渠道向院内外特别是桂中地区普及急救技术,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是其中一个优势项目。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专家们的足迹踏遍了桂中大地,所到之处广受欢迎。急诊科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城乡医疗机构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的一体化研究》获得广西卫生适宜技术科研立项,由医院首席急救专家韦建革主任主持。该项目已经完成柳州市6县的县人民医院及中医医院培训,也对柳州18家乡镇卫生院培训,同时来宾市的忻城县、金秀县人民医院也接受了培训。2019年开展的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比赛中也将该项目作为比赛内容之—。

韦建革主任带领急诊科团队为本院医护人员代表进行心肺复苏团队技能训练指导
在所有受训单位中,忻城县人民医院是执行最到位的单位。急诊科韦建革主任在2021年4月挂职忻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以来,主抓该院急救体系建设,多方面强化全院急救技能,能力显著提升。去年下半年抢救院内外突发心脏骤停12例,9例成功,6例成活。而柳东新区雒容卫生院也是在急诊科指导下获益最多的医疗机构之一。作为一家基层卫生院,自2014 年接受培训以来,每年都有多例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

韦建革主任为忻城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示范心肺复苏技能
该项综合技能涵盖心肺复苏中需要做到的标准化的操作,例如胸外按压、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心电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道、气管插管、药物复苏......要求各项操作规范高效。不但考核医护人员个人的急救技能,更考核指挥者的指挥能力和队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医务人员经过严格训练后可明显提升心肺复苏能力,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率。
该项目也得到了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作为合作单位进行联合推广。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将心肺复苏团队实战的抢救流程制作成教学视频,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标准,从2018年开始深入轮转各地开展培训,为了检验培训效果,于2022年6月开始到柳州各县进行督查。此次接受督查的各医疗机构高度重视,队员们精神饱满,高效有序,顺利地完成了考核。每考核完一家医院,我院三位督查专家都对考核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认真点评,并再次进行操作示范。前期考核的医疗机构纷纷表示,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贴合临床实际,能有效提升基层急救能力,以后将继续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6月9日,考核组长陈新副主任就接到融安县中医院传来的喜讯,考核结束当天中午12点,该院心内科抢救一个心梗心脏骤停的病人也按压回来送ICU,晚上12点急诊科出诊接一个老人家(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的在救护车上复苏成功,安全送到lCU。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一直以来秉承“生命至上”的宗旨,充分发挥“亮剑”精神,在院前院内急救中,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为己任,为桂中广大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图文来源/急诊科 陈新 三江县中医院 融安县人民医院 融安县中医院 融水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