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冬天懒得动,小心下肢静脉血栓不请自来

作者:胸心血管外科 发布时间:2023-12-06浏览:

  柳州最近天气昼夜温差极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导致血管内的斑块破裂,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每到这个时候,胸心血管外科的病房里,都会迎来血栓患者一个高峰。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猛于虎,来时悄无声息,重则夺命。

  血栓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久坐久站、长期卧床、缺乏活动会显著促成血栓的发生!近日,有两名患者就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前后来到胸心血管外科就诊,入院时,患者患肢明显肿胀,在询问平常工作生活方式后得到了答案,一位患者是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期站立,一位患者是因为退休后天天坐着打麻将,一打一下午。两名患者起初都没重视,直到腿痛症状日渐严重,疼痛难忍,这才来到医院就诊。

          

下肢静脉血栓图片

  为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科室主任黄小龙带领团队为两位患者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及时为两位患者手术,清除血栓。经抗凝、溶栓、吸栓治疗后,患肢血栓负荷减少,血流通畅,术后患肢肿胀明显缓解,溶栓效果显著。

两名患者术后下肢效果图   

  为什么血管堵塞在冬天极其常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冷空气刺激。冬季的气温较低,天气变冷使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使得血液流动变得困难,从而增加了血管堵塞的风险。

  2、长期久坐不动。到了冬天,大家都喜欢待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不愿活动更不愿出门。然而这样一来,却给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当静脉血流变缓,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不溶性纤维蛋白就很容易凝结成块,血凝块逐渐淤积会阻塞血液的流通,久而久之,最终就会变成血栓。

  3、酒精刺激。人们常说在冬季,喝一点白酒可驱寒暖身。然而过量饮酒对于血管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会使血细胞受损,增强红细胞粘合力导致血栓。

  血栓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会结垢、生锈,导致水管内壁一点点狭窄,最终导致水流变小甚至停水。而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不溶性纤维蛋白它们就像水管中的水垢,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粥样斑块。而斑块破裂时,会出现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

  如前所述,血管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具体有以下一些人群:

  下肢静脉血栓对人体的危害?

  血栓会堵塞血管,使远端血液回流障碍,血液就会淤积在小腿甚至大腿,可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甚至青紫、坏死,除此之外,不让人省心的是,下肢的血栓,不会老实待着原地不动,它可能随着血流上行,直到堵塞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导致急性胸痛、咳血、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危及生命。所以,在早期如果出现突然脚肿,特别是单侧肿胀,就应该及时就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潜在的高危疾病。如果早期治疗不彻底,使正常血管瓣膜受到破坏,远期可能遗留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严重静脉曲张、经久不愈的溃疡,甚至继发感染引起肢体坏死!

  冬季,想要远离下肢静脉血栓,我们要这样做:

  1、注意保暖。很多人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受到寒冷刺激不仅容易受凉感冒,还会使血管收缩,加上冬天户外活动减少会导致静脉血液瘀滞,因此,要注意保暖问题,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2、坚持锻炼。冬季想要避免血栓产生,必要的运动应该进行,每周建议坚持3次以上的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变得粘稠,凝滞,运动强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运动适宜心率=170-年龄)。

  3、健康饮食。很多人的血栓容易形成和平时饮食错误有关,在饮食过程中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这些类型食物摄入过多血液粘稠度也增加,可能会让正常的循环受阻,因此,在饮食过程中宜选择低盐低脂食物,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还可以保持血管畅通。

  4、充足饮水。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相对小,要多多补充水分,加快新陈代谢,特别是老年人,适量饮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对于高风险人群,我们还可以通过穿戴弹力袜、进行踝泵运动、空踩自行车来防止血栓的形成,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可以在床上被动或主动帮助进行足部运动及按摩。

  科主任黄小龙提醒:下肢静脉血栓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适时的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但大多数静脉血栓发病前是没有特异性症状及体征的,症状出现时已距血栓形成有段时间。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对相关症状体征熟知,出现不适时可以及时就诊,普通人群也要定期临床检测有无血栓形成,如果存在病变情况,要尽快到院采取措施。


上一条:来自口腔门诊部的故事——谈谈智齿那些事儿

下一条:【涨知识】面对糖尿病我们应做到:了解风险、了解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