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守护生命之美:聚焦乳腺癌科学防治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如约而至。今年主题“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特别关注乳腺癌这一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45万例,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值此之际,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三病区(乳腺外科)已建立起成熟的多学科乳腺癌多学科诊疗(乳腺癌MDT),集合了乳腺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高质量医疗服务。我院乳腺外科主任吴永晓呼吁:科学认知、主动筛查、规范治疗,是抵御乳腺癌的关键防线。

  一、认识乳腺癌:沉默的健康威胁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其高危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BRCA1/2基因突变者患病风险提升10倍以上;

  激素影响: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未生育或晚育;

  生活方式:肥胖、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

  心理压力:长期焦虑抑郁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

  值得警惕的是,约70%的早期乳腺癌无明显疼痛症状,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凹陷,因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治疗案例:患者罗xx,女,62岁,患者因“两癌筛查发现右乳肿物1天“于2024年08月09日10时50分平诊步行入院。患者2024年08月08日参加两癌筛查时发现右乳有一肿物,肿物约花生米大小,两癌筛查彩超示:右乳结节,约2点钟方向,大小约10*6mm,形态不规则BI-RADS4a级。(2024-08-09我院门诊)钼靶:右侧乳腺内下象限结节,性质待定,请结合临床查体并建议MR详查。(BI-RADS:O级)。考虑乳腺癌可能,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住院治疗,行右乳肿物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示:(右乳肿物)浸润性癌。Masson、PAS染色表达无特殊。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cT1NOMOIA期),考虑为早期乳腺癌,肿瘤小,综合右乳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评估有保乳条件,结合患者意愿,于2024年08月19日在全麻下行右乳癌保乳根治术+右前哨淋

  巴结活检术,术程顺利,术后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pT1NOMOIA期,AJCC8th:Luminal-B型HER2阴性)。术后确诊为HR阳性早期乳腺癌,无需化疗,术后予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

  我院开展治疗乳腺癌的技术:精通擅长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手术如:乳腺癌保乳整形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特别注重根治与美丽兼顾,乳房重建术(背阔肌肌皮瓣、假体植入术、腹直肌带蒂肌皮瓣转移重建术TRAM、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DIEP、腔镜下大网膜乳房再造术等),缩乳术,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房良性肿瘤的手术: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美观无痕)、乳腺囊肿微波消融术。

  我院开展“两癌”筛查的情况:自开科以来,持续负责柳州市柳北区、来宾市部分地区的乳腺癌筛查工作,每年妇女节期间面对广大市民进行免费乳腺癌筛查,积极参加乳腺癌宣教义诊、科普活动,实现“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二、三级预防:构筑生命防护网

  1. 一级预防:远离风险因素

  保持BMI<24,腰围<85cm(女性);

  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快走、游泳等);

  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约450ml啤酒);

  避免熬夜,学会压力管理,保持乐观心态。

  2. 二级预防:早筛早诊是关键

  20岁以上女性:每月月经结束后7天自检,观察乳房形态、触摸肿块;

  40-69岁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超声+钼靶联合筛查;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基因突变等):每年1次乳腺MRI检查。

  当前AI辅助超声技术已覆盖基层医院,10分钟即可完成精准诊断,早期检出率超90%。

  “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吴永晓主任强调,“从35岁开始建立筛查档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能将风险降低40%。”让我们以肿瘤防治周为契机,携手传递粉红丝带的温暖——早一天行动,多一份生机;多一份关注,少一个悲剧。


上一条:【涨知识】警惕诺如病毒导致的儿童肠梗阻

下一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早筛早治 科学防治——结直肠癌预防知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