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肝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个精密的 “化工厂”,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多种关键任务。而肝功能检验,就像是一张能反映肝脏健康状况的 “晴雨表”。通过解读这张“晴雨表”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肝脏是否正常工作。那么,这张 “晴雨表” 该如何解读呢?

肝功能检验的主要指标
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项指标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AS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LT 和 AST 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这两种酶的含量升高。一般来说,ALT 对肝细胞损伤更为敏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最常用的指标。比如,在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下,ALT 和 AST 会明显升高,且 ALT 升高幅度通常大于 AST。但当肝细胞损伤严重,线粒体也受到破坏时,AST 升高幅度会超过 ALT,这可能预示着病情较为严重。

2. 胆红素。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当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出现障碍时,胆红素水平就会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胆管癌等;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或者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障碍,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而总胆红素升高则可能是上述多种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3. 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它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等。当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时,白蛋白水平会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身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时,球蛋白水平会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也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 AG 比值约为 1.5 - 2.51。当比值降低,甚至出现倒置(即 AG <1),提示肝脏可能存在严重病变,如肝硬化、肝衰竭等。

4. 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ALP 和 GGT 主要来自肝脏和胆管系统。在胆管炎、肝内外胆汁淤积时,这两种酶会显著升高。儿童在骨骼生长发育期,ALP 也会生理性升高,但 GGT 一般正常。因此,在解读这两项指标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指标异常意味着什么?
如果肝功能检验指标出现异常,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但肯定提示肝脏可能存在某种问题。比如,ALT 和 AST 轻度升高,可能是近期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肝细胞轻微损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停用相关药物后,指标可能恢复正常。但如果指标持续显著升高,就需要警惕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的可能。胆红素升高除了上述提到的肝脏和胆管疾病外,某些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疾病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而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除了肝脏疾病外,还可能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因素有关。

肝功能检验的重要性
肝功能检验是早期发现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肝脏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通过定期进行肝功能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功能的异常,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已经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肝功能检验更是评估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医生可以根据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判断疾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肝功能检验作为肝脏健康的 “晴雨表”,对于我们了解肝脏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重视肝功能检验,更要学会正确解读检验结果。当发现指标异常时,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毕竟,拥有健康的肝脏,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运转,享受美好的生活。
文字来源/检验医学科 罗雪艳
图片来源于网络